創造先進技術服務世界,是格力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峰會的高峰論壇上,對制造企業應當在世界實體經濟發展中承擔的角色與責任,做出了又一次創新的判斷:“創造更多先進的技術服務于世界,那才是最大的貢獻。”
始終致力于“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格力電器,實際上在不斷追求科技創新、掌握核心科技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向外輸出自主創新的領先技術。隨著格力空調、格力智能數控機床、格力智能機器人,甚至新能源智能設備在國際市場上的熱銷,董明珠“讓格力創新科技服務世界”的目標正在更廣泛地實現。
所有看上去宏大壯觀的目標,其實在出發時都是為了實現最初樸實的夢想。中國制造企業在走過為生存、為盈利而殫精竭慮的階段后,格力電器提出了一個不忘初心的口號:創新不僅是要解決生存問題,更要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健康。
以創新技術讓生活更美好,這是格力電器服務社會、為世界作出貢獻最本真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就提出,人民的生活需求已經發生變化。這說明,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生活需求,讓生活因為創新科技而變得更加美好,正是中國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功的切入點。很明顯,格力電器在提出以創新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時,就已經拿到了推動制造業供給側改革成功的鑰匙。
實際上,在“中國制造2025”出臺之前,國內制造業就已經開始改變過去低質低價的局面,向著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智能化發展方向的轉變,并在近幾年取得了一定成績。
不過,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更多的制造企業是以國際人才引進、進口設備采購等方式來“武裝”自身的競爭力。像格力電器這樣高度重視自主創新、重視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的企業并不多。
可是,科技力量與先進設備的“拿來主義”只會讓企業的發展亦步亦趨,甚至裹足不前。所以在這方面,制造企業的真正價值更在于成為一個創造者,才能在國際化的交流中擁有話語權和公信力,而不是被動地成為跟風者來坐享其成,不然最終也只會受制于人。
正如董明珠所說,中國制造要發展,要成功進入智能時代,成為制造強國、服務世界人民,就必須擁有先進科技,自主培養人才,這也已經成為格力電器未來發展的目標,扛在肩上的責任。
如果細數一下格力電器最近5年的發展脈絡就會發現,董明珠希望創造更多先進技術來服務世界的初衷正在慢慢成為現實;格力電器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做出貢獻的目標也在一步步地實現。
一方面,現在的格力已經擁有超過1萬名的科技研發人員,而且全部是格力自主培養。目前,格力累計申請專利3萬多項,18項技術國際領先,有的核心科技更是世界獨一無二。
另一方面,最近5年格力電器的營收達到7000億元,是此前21年共3700億元的1.8倍;而在利潤方面,格力電力近5年的利潤是758億元,是此前21年共195億元的3.9倍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電器這許多年里的利潤增長超過營業收入增長,說明了這家走在智能制造前端企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
以創新力培養人才,以創造力聚攏人才,以人才與科技為核心競爭力,格力與世界的交流互動變得越來越從容自然,真正實現從世界上學習先進科技的同時,也讓世界在中國制造企業身上學習到領先技術。
始終掌握核心科技,專注培養研發人才,以創造為發展戰略,又以創造來推動發展。格力電器已然用自己先進的科技創造,為世界智能制造做出最大的貢獻。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