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減法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刊記者 陳莉
3月5日,當李克強總理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概念之后,“互聯網+某傳統行業=互聯網某行業”的公式迅速在各個行業蔓延流行開來。
實際上,在此之前,同樣屬于傳統制造業的中國家電業已經開始與互聯網融合,并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果,也產生了大大小小的碰撞,只是對“互聯網+”的思考還沒有今天這么系統,也沒有達到今天的高度。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無疑為中國家電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也提供了可以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創新空間。尤其是中國家電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互聯網+”就如同給家電業插上一雙翅膀,能夠把轉型升級送往一個更為高遠的空間。
然而,正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雖然前景無限,但用互聯網加什么、怎么加是值得思索和探討的關鍵問題。
應該說,“互聯網+”眼下對中國家電業的融入,速度快、力道足,而且已經滲透到家電行業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家電設計”,讓個性化定制成為可能;“互聯網+家電制造”,有了今天代表行業“先進生產力”的智能制造和生產信息化;“互聯網+家電銷售”自不必提,“互聯網+售后服務”也在摸索一種全新的家電售后服務模式;“互聯網+家電產品”,讓普通消費者對智能家電的概念開始有所認知。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加法的背后,其本質都是為了做好減法。否則,單純無意義的、僅僅是為了做加法而用互聯網去加,只能得到“1+1<2”的結果,與借融合而再次騰飛的初衷背道而馳。
例如,“互聯網+家電設計”,減掉的是消費者不是真正需要的功能和設計;“互聯網+家電制造”,減掉的是產品背后包括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物流成本在內的高成本;“互聯網+售后服務”,減掉的是一直以來為消費者所詬病的復雜、冗長甚至會有欺騙存在的售后服務過程,代替它的是便捷、舒適、透明的消費體驗;而“互聯網+家電產品”,很顯然,智能家電的出現,是為了讓消費者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有品位,去掉一些不方便的、復雜的操作過程,而不是為了讓“家電會上網”。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如果一臺家電號稱智能了,但消費者不會用或者用起來更麻煩了,那它智能又有什么意義?”的確,家電之所以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并不是為了“刷存在感”,而是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卻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它帶來的方便和舒適。智能家電的出現,并不能改變家電存在于人們生活中這一最根本的功能,而是讓它更為極致。
很顯然,搞清楚背后的減法,加法才會真正有意義。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