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設計大獎首個中國大獎誕生
讓工作餐更美味健康的微蒸食盒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中國有1.2億人群飽受腸胃疾病困擾,,其中許多人需要遵循嚴格的飲食管理,又對營養攝入有需求。很多白領在忙碌的工作環境中,常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作為工作餐。但經由微波爐直接加熱,會在短時間內讓食物達到300攝氏度高溫,破壞食物中的諸如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且食物會因水分會流導致失口感生硬。
2016年戴森設計大獎 (James Dyson Award) 中國大獎得主 (National Winner) 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她將傳統中式“蒸”的烹飪方法和常見的家用微波爐相結合,可以在穩定低于105攝氏度之下將食物蒸熟, 防止營養元素流失,同時蒸汽可以讓食物保持口感柔軟。
同濟大學工業設計系2016屆本科畢業生陳曉如(23歲)憑借“微蒸食盒”這一設計成為了首位戴森設計大獎中國大獎獲得者。今年是戴森設計大獎這一面向大學生的國際設計大賽進入中國內地的第一年。陳曉如在設計蒸盒時,在蒸屜和蓋子之間加入一道金屬夾層,用于屏蔽微波對食物的直接加熱。在蒸屜中放入水,這樣微波爐在運行時僅加熱水,再由水將食物蒸熟。
陳曉如說: “一開始我想設計一款外觀非常酷的產品。但是在做了調研后,我發現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才是設計最重要的意義。我很高興我的設計做到了這點。 “
專家點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在中國有著巨大的需求。如果可以問世,受惠面會很大。它十分符合戴森設計大獎‘設計一個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宗旨。我很高興可以見證中國學生創造出可以改變生活的巧妙設計。”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基于對中國上班族午餐的生活習慣研究??自帶便當加熱食用),創造性地通過餐盒不同部位的材料應用,控制微波的進入與否,從而改變了微波爐的烹飪方式:由“熱”變“蒸”,以適應大多數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這是一件好的設計,可以使人的生活更美好。”
東南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薛澄岐:“這一設計作品中,裝飯菜的盒子由金屬材料制成,微波無法進入,而裝水的部分微波可以順利通過,通過加熱水發生的蒸汽來加熱上部的金屬飯盒。復合型的材料應用,消除了微波直接碰到金屬造成的火花。這個創意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有設計思維在里面。”
戴森設計大獎設立人、“英國設計之王”詹姆斯?戴森爵士說:“落實一個想法需要努力和決心。但每一次失敗都會使你更接近成功。獨辟蹊徑,邊做邊學。創造屬于你的發明。 “
設計者說
這件作品從構思到設計定稿總共花了近6個月時間,其中設計迭代花了將近3個月,前后她設計制作了3個外觀原型。這些模型主要用于測試產品的尺寸和加熱所用的時間。此次她將獲得的約2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她希望這筆獎金可以支持她繼續制作出能夠屏蔽微波的功能模型,首先就是尋找合適材料并制作出帶圓角的金屬夾層。
“微蒸食盒”作為戴森設計大獎中國區大獎,將和中國區其他入圍獎一同進入到下階段的國際評審階段。陳曉如希望她的設計可以惠及更廣大的人群,讓工作餐變的更美味健康。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