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背后的三大因素??2016冷凍年度空調市場盤點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在分析2016冷凍年度(以下簡稱冷年)空調市場之前,不得不提到2015冷年空調市場的慘淡。2015冷年,空調整體市場規模同比大幅下降12.4%。市場的急劇萎縮也產生了高庫存、價格戰等一系列次生問題。業界對空調行業前景普遍持保守的態度,很多人甚至持有悲觀的看法,然而剛剛結束的2016冷年給這些悲觀情緒一個有力的回擊。
市場整體回暖
2016冷年,空調市場規模沒有延續2015冷年的下降勢頭,出現回暖,銷量和銷售額實現雙增長。其中,銷量為4822萬臺,同比增長8.1%;銷售額為1592億元,同比增長5.3%。從線上、線下渠道的表現來看,電商渠道依舊延續了較強的增長勢頭,量額同比增速分別為63.7%和68.5%;銷量在整體市場中的占比已經達到16.6%,同比大幅增長5.6%,對拉動整個市場實現增長起到很大作用。但電商渠道的高速增長也對線下市場形成一定程度的擠壓,致使線下市場規模出現下滑。
從圖1來看,2016冷年空調市場出現了兩個明顯的凹點,市場同比出現了大幅下降,分別出現在2015年10月和2016年5月。這兩個月包含了一年中兩大線下傳統促銷節??“五一”和“十一”。同時全年規模同比還存在兩個明顯的峰值,即兩大電商節“雙11”和“618”所在的2015年11月和2016年6月,拉動市場實現了逆襲。市場走勢的大幅起落充分說明消費者對線下傳統促銷節的關注度正大幅減弱,轉而投向電商節。
三大因素促使空調市場回暖
產品結構調整、天氣和價格是2016冷年空調市場回暖的三大因素。
2016冷年空調市場出現回暖第一個要提及的就是各個企業下大力氣進行的產品結構調整。奧維云網(AVC)監測數據顯示,從2015冷年來看,消費者的更新購買需求基本與首次購買需求持平,2016冷年開始即有預測消費者的改善型需求會進一步加大。廠商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市場需求變化,紛紛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市場上產品快速向節能、舒適的方向發展,促使行業從簡單的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化,市場潛在需求得到合理釋放。變頻、高能效、外觀及智能升級成為愈發明顯的發展趨勢。
從2008冷年到2016冷年變頻空調的銷售占比走勢可以看出,空調行業一直處于持續的變頻升級之中。2016冷年,變頻空調在行業中的銷量占比為65.3%,同比增長2.6個百分點。柜機行業的產品升級基本穩定,掛機的升級進一步拉動空調行業變頻的提升。
2016冷年最顯著的產品升級點就是高能效產品占比的迅速提升,更確切的來說是能效1級產品的提升。2015冷年,能效1級產品都是龍頭企業引領的,由于成本和品牌定位問題,二三線品牌幾乎沒有能效1級變頻掛機布局。2016冷年,由于品牌競爭激烈化,二線品牌集體發力布局能效1級產品,對飽受庫存困擾的龍頭企業進行能效卡位,推動了行業能效1級變頻掛機占比同比大幅增長12.6%。
變頻柜機中,能效1級占比提升同樣明顯,同比增長4.4個百分點。由于柜機產品自身特性,能效2級產品仍然是市場的主銷。
2015年底,北京地區實施了節能惠民補貼政策,能效1級產品補貼比例為12%,能效2級補貼比例為8%,最高限額均為800元。如果進行換算,北京地區能效2級變頻掛機補貼后均價為3188元,和能效3級產品價差在300元左右。能效1級變頻掛機補貼后是3365元,與能效3級價差在500元左右。從價格差距來看,消費者更愿意選擇能效1級產品。這也直接推升了北京地區的能效1級產品占比達到41%,同比大幅增長31%,遠遠高于其他地區。
外觀和智能升級也十分值得關注。2016冷年柜機的藝術化升級持續,在柜機中的銷量占比達到53.3%,成為主銷的柜機類型。
智能空調增長勢頭同樣強勁,銷量滲透率達到16.1%。相比冰箱、洗衣機,空調具有更強的操作屬性和人機交互性,因此空調的智能產品滲透率在白電三大品類中最高。隨著Wi-Fi模塊成本的下降及企業對產品智能化實現方式多樣化的探索,未來智能空調擁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預計2107冷年滲透率有望達到25%。
除了產品本身,天氣因素也促使2016冷年空調市場回暖。2016年3月底空調旺季開盤,首季度同比出現下滑,業內企業對2016年市場出現一些擔憂,但隨著天氣逐漸轉熱,空調市場銷售也快速升溫??梢哉f天氣是帶動今年6月、7月市場表現良好的另一大因素。根據氣象局公布的數據,今年夏季出現的高溫天氣是1961年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歷史第三高,而且相比同期提前兩周到來,增加了空調的購買需求。
部分市場和渠道甚至在旺季出現斷貨的情況,很多空調庫存得到有效釋放,間接幫助空調企業優化了庫存結構,讓行業發展更加健康。
值得一提的因素還包括價格?!皟r格戰”是貫穿2015冷年空調行業的關鍵詞,當時均價同比出現了大幅下滑。進入2016年,從3月旺季開始整個行業價格同比出現持續、明顯的增長,空調銷售均價的穩中增長也間接帶動2016冷年空調銷售額的提升,整個行業正逐漸擺脫價格戰,漲價成為行業性的趨勢(見圖2)。這主要是由于庫存、原材料價格、產品升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影響。
2014年底開始由于市場競爭變化太過突然,企業沒有足夠的時間調整自身的生產計劃,致使行業積累下高庫存。整個2015年,行業一直處在庫存清理中。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高庫存企業都有計劃地縮減了自身產量。加之低價促銷,行業庫存清理取得了明顯效果,已從2015年底的4000萬臺下降為3000萬臺以下。
同時,2015年銅、鋼鐵、塑料等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一直處于下降的狀態,客觀上為空調市場的價格戰提供了成本支撐。進入2016年,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探底回升,企業生產成本的提升也促使其考慮要不要放棄價格戰。
前景可期
空調市場主要由兩部分需求構成,一是首次購買的普及需求,二是二次購買的更新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目前城鎮市場空調的百戶擁有量為107.4臺,農村為34.2臺,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另據中國社科院的數據,中國城鎮化率一直處在增長狀態,2015年已達到56.1%,預計2020年將達到60%,2030年達到70%。城鎮化進程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提升,未來空調市場仍有巨大的普及釋放空間。
空調市場的更新需求同樣巨大。根據奧維云網調研數據,2015年空調的產品更換期基本集中在2005~2013年的8年間, 2016年空調市場更新的產品分布在2001年~2009年,以此類推2017年更新的產品分布在2002年~2010年。未來幾年產品更新釋放的需求空間正好處于2000年和2010年的市場銷售高峰期。
未來普及需求和更新需求充分的釋放空間,決定了未來長時間內空調市場仍將處于成長階段,增長仍是空調市場的主旋律。
2016冷年空調市場的良好表現使整個行業重拾發展信心,市場遺留的高庫存、價格戰等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加之市場需求、市場容量的客觀存在,如果各大企業及時調整自身產品結構,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空調行業將重新迎來一段連續穩定的增長期。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