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宏宇:用硅谷科學體系,鑄就工匠精神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隨著“加西貝拉杯尋找中國家電業的工匠精神主題活動”的開展,《電器》記者采訪到了一位與傳統“匠人”不太一樣的企業創始人。2016年10月20日,記者來到蘇州貝昂科技有限公司,十月的小雨有些寒冷,但并沒有影響到貝昂科技創始人??硅谷科學家冉宏宇的興趣。在近100分鐘的談話中,他將在硅谷Tessera Inc(國際領先的知識產權研發公司)擔任總工程師的經歷、發明離子風空氣凈化技術的始末以及創立貝昂無耗材空氣凈化器的艱辛娓娓道來。
也正是這次談話,改變了記者對傳統工匠精神的認知。畢竟新時代的科技產品和傳統的“老手藝”相距甚遠,雖然同樣需要專注、堅持的精神以及不斷打磨產品的耐心,但完善的科技理論、體系以及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同樣是一位科技匠人不可或缺的要素。
天之驕子在硅谷
百度百科對冉宏宇的描述是“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空氣動力學博士,研究科學家”。可是看上去,他遠未到40歲。據了解,冉宏宇從求學到工作,一直從事湍流數值仿真、傳熱、降噪、流體力學以及空氣環保領域的研究及工作。而涉足空氣凈化器行業,是因為一次并不完美的“創造”。
畢業后,冉宏宇在硅谷一家專注于電子、微電子、半導體領域創新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公司TESSRA任職高級工程師。當時,冉宏宇率領團隊負責研發一些“從未存在過”的新技術來幫助蘋果公司解決Mac Book Air的降溫降噪問題。在Mac Book Air的散熱系統研發中,蘋果方面除了規定在散熱性能高和體積較小的同時,還要求風扇不能產生噪聲。冉宏宇和太太所在的項目團隊一共十幾個人,云集了世界各地的著名電子學材料學專家。他們采取了將空氣電離后接上電場的做法,在電場力驅動下產生的離子風,不需風扇也可以產生很大的風量,同時也不產生噪音。
冉宏宇告訴《電器》記者,這種讓風運動的方式具備效率高、無噪音以及沒有尺寸限制的好處。但在驗證過程中冉宏宇發現,該技術會吸附很多灰塵。他進一步細解釋說:“空氣電離后,灰塵也會帶上電荷,在運動過程中容易吸附在電路板、電子元件的上面。久之,會積累大量的灰塵,對電腦的可靠性造成影響。”嚴格說來,這項被眾多學者稱贊為“里程碑式”的創舉,并耗費公司及冉宏宇大量資源和精力的嘗試,是“失敗”了。雖然離子風技術滿足了蘋果方面的一切要求,卻造成金屬表面內壁短時間內即吸附大量灰塵,追求完美主義的喬布斯最終暫停了項目。但實際上,這項“從未有過”的技術,卻在隨后幾年的另一個領域大放異彩。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對于一位科研狂人而言,發明沒有被應用算不上失敗。冉宏宇表示,科研領域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持續研發、不畏艱辛嗎?當你碰觸到科學的靈魂,是不會在乎得失的!但這次“失敗”,讓冉宏宇打開了另一扇門。
雖然冉宏宇在美國生活十幾年,但與記者的對話中他多次流露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放棄優渥的硅谷生活,“回國創業、實現自身價值”是冉宏宇一直都有的想法。尤其是看到國內外不一樣的空氣質量,他想,“如果把吸附能力這么強的技術用到空氣凈化領域”,一定是非常好的應用。看著窗外的小雨,冉宏宇說,蘇州氣候不錯,但在我老家(石家莊)等北方能源型的城市依然承受著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不過,在冉宏宇折騰出第一款不用風扇、濾網空氣凈化器的2008年,國人對霧霾遠不如今天深刻。
2009年冉宏宇和妻子、同事帶著技術回國創業,而這中間發生了太多令冉宏宇難忘的事情。據了解,在技術研發、產品化以及供應商分工明確的美國,原創技術型公司會有不錯的利潤。所以在最初,冉宏宇希望做一個技術輸出型的公司。但是真正落地時才發現,在中國壓根沒有這種模式。時過境遷,回憶起當時與國內某些大企業的“合作經歷”,冉宏宇只是淡定的說:“國內的商業環境相對殘酷,而我、我們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學費。”硅谷科學家,要搞懂中國的商業,想來并非易事。思前想后,冉宏宇清楚唯有從設計、生產到渠道、銷售自己來做才行。雖然公司在風機、降噪以及離子風凈化方面擁有非常高的原創技術,但在推廣過程中同樣吃足了苦頭。而堅持的過程,冉宏宇歸結為“工匠精神”。他說:“面對困難,如果沒有堅持、專注的精神,僅僅是想做一個‘HEAP級別’的空氣凈化器,也就不會有今天的貝昂。正是對工匠精神與創新的追求,才會推出這樣與眾不同的產品。”
熬過了創業階段,處在成長期的貝昂依然面對諸多挑戰。但堅信科學體系、創新與工匠精神的冉宏宇并未擔憂。
科學體系是“匠心”
冉宏宇強調,貝昂并非巨頭企業,在殘酷的環境下,要想生存,就必須咬牙堅持創新。這就是科學家的匠心與良心,他表示,與常見的通過風機和濾網來實現空氣凈化的技術不同,貝昂采用的自主研發 “雙極獵塵”技術,使用離子風替代傳統風機,促使室內空氣循環。其發生端電極將空氣中的甲醛、苯等污染物電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產生正負離子讓顆粒物帶電;收集端電極則主動吸附帶電的顆粒物,如此便通過正負兩個電極來清除有毒氣體和吸附比PM2.5小100倍的粉塵。因沒有風機和過濾網,所以離子風空氣凈化器完全無噪音,也沒有耗材,只要定期用水清洗電極而無需二次消費,而且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可持續保持高效率空氣凈化。
在這名研究科學家眼里,無論是在美國、德國還是日本,所謂工匠精神,重要的一點就是用系統的科學體系去解決復雜的問題。以貝昂空氣凈化器為例,看起來簡單的??將灰塵帶上電荷,用電極將其收集起來。但設計起來是非常復雜的,“如何讓細小到納米級別的灰塵帶上電荷,這不是通過專注、堅持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的是科技理論和數值分析。”冉宏宇說。為了更好解決問題,他自己寫了一套復雜三維模擬軟件,其中涉及到非常深的專業知識。不過冉宏宇也強調,并不是說專注、堅持不是工匠精神,而是說利用科技理論和科技手段解決難題,同樣是工匠精神內涵的一部分。
持之以恒是匠韻
當然,也有冉宏宇這套“軟件”解決不了的問題。冉宏宇說:“貝昂早期的產品在美國使用非常穩定、可靠。但在中國推廣時發現,用戶使用不到半年容易出現故障,比如說噪音、電路材料的損壞。”崇尚科學體系的冉宏宇第一時間去探尋原因,尋找解決辦法。他發現,中國的霧霾成分復雜,尤其是顆粒物、汽車尾氣等相對油膩東西,在凈化過程中很容易吸附產品的內壁并造成腐蝕,當與高壓電場結合后對電子元器件的侵蝕很嚴重,從而影響產品的性能、帶來噪音等問題。冉宏宇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問題,我們調試高壓電場、尋找特殊材料等,但收效甚微。在尋找過程中,冉宏宇將各種耐壓、耐電的材料在實驗室進行老化試驗,耗費半年有余,嘗試上百種材料終于解決了問題。
用工匠精神打磨出的產品什么樣?冉宏宇在產線上說:“這種設計無需機械部件,達到了空氣靜音循環和清潔的高度一體化。同時利用特有的電路和創新的材料設計,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和臭氧控制等技術難題。其清除顆粒,殺滅細菌,消除有害化學物等綜合指標超過了國際領先水平。”
“雖然走過彎路、吃過虧、遇到過難處,但堅持終會有辦法。”冉宏宇解釋道,因為工匠精神,除了要求我們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還要有科學的方法。那么科學家的工匠精神是什么樣?那就是為了解決科學難題,用完善的科學體系,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斷探索、求知。而從研究科學家到實業家的冉宏宇,現在只想專注原創技術、深耕市場,讓消費者提到貝昂,立刻想到這是一個無耗材的空氣凈化器企業。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