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征:海爾有義務推動智能馬桶蓋行業發展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7年1月9日,《電器》記者在京東首屆智能馬桶蓋節的發布會現場見到了海爾衛璽科技CEO李長征。事實上,這并不是第一次見到李長征,在此之前,記者曾多次在行業協會、標準等會議上見到他。但記者發現,出現在這些會上,李長征并不是為了推廣海爾智能馬桶蓋,而是進行市場教育,與行業內其他企業交流行業現狀,以及探討發展方向。
李長征所做的這些,讓記者深刻明白到,海爾這位家電行業的“老大哥”,進入智能馬桶蓋行業,并不是為了搶占市場,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與行業協會、企業攜手一起推動該行業的發展,讓消費者不再遠赴海外購買實際為“made in China”的智能馬桶蓋。
用好產品推動行業發展
果不其然,會后的專訪中,李長征首先解釋了積極參與京東智能馬桶蓋節的原因:“此次會議中,旨在借助京東銷售渠道的號召力,聯合行業內最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廠商,將智能馬桶蓋乃至整個中國制造推向中國消費者,對著能馬桶蓋行業起到了加速助推的作用。”
當然,為了推動行業發展,與其他企業攜手之前,海爾衛璽首先做的是強大自己。李長征說:“首先,我們做了近10萬份消費者需求調研與分析;其次,在整個制造工藝上與產品精致化方面下足功夫;另外,我們用30年做家電的理念發現,智能馬桶蓋幾乎集成了熱水器、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的工藝,而制造生產家電產品,本身就是海爾這個老牌企業的專長。”李長征舉例稱,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海爾衛璽以最快速度組建了研發中心,整個智能馬桶蓋的產品管控上,用家電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同時保證產品的交互跨界性。“海爾集團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全球10個研發中心。我們的智能馬桶蓋是經過最殘酷和嚴格地檢驗才推向市場的。”李長征說。
《電器》記者注意到,在產品方面,海爾衛璽智能馬桶蓋確實有許多過人之處。其中包括防電墻技術。“防電墻技術最早應用在海爾的熱水器產品上,從誕生到現在10多年的時間,服務了全球將近6500萬的用戶,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可以保證百分之百用電安全。而智能馬桶蓋產品也同樣應用于衛生間這種潮濕的環境,我們在對產品需求調研后,發現消費者對產品安全的訴求越來越強,所以我們結合衛璽馬桶蓋的產品構造進行改造,將防電墻技術應用到其中。”作為推動行業發展的踐行者,海爾希望通過推動防電墻專利技術的運用,有利地加速助推整個智能馬桶蓋產業向一個更加安全、更加標準化的產業方面發展。
李長征認為,2016年是智能馬桶蓋元年。在這個階段,形成較為完善的標準規范行業非常重要。“現在國內智能馬桶蓋有近300個品牌,但真正具有制造研發能力的,不超過30家。”李長征說,“現在中國家電研究院、中國建筑陶瓷衛生協會都在大力推廣智能馬桶蓋的行業標準。只有把標準界定了,才能給用戶一個放心的參照物。這種標準不管是優化還是提升,都是基于宏觀層面對于整個中國消費者的重視及關心。海爾作為全球家電領導力品牌,有義務也有能力參與推動智能馬桶蓋的標準建設。”據悉,海爾衛璽正積極參與到行業標準的制定中,分享30多年家電研發領域的一些經驗,給予其他品牌一些借鑒,以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積極參與標準制定,我們的目的就有一個,一定要把好的產品制造出來,讓馬桶蓋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讓中國制造更有信心。”
以本土化設計理論解決用戶痛點
近兩年,智能馬桶蓋的“中日論戰”一直沒有停歇。關于這個問題,李長征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國智能馬桶蓋相關標準并不比國外差,同時很多國外主流智能馬桶蓋都是中國企業代工生產,因此在質量方面中國并不落后。另外,中國制造的智能馬桶蓋更適用于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環境。“國內智能馬桶蓋的安裝及使用環境會比國外要求的更苛刻。日本衛生間是干濕分離的環境,而中國的衛生間干濕不分離,因此國內消費者對用電安全的訴求非常高。同時,中日兩國的水質也有所不同”
據李長征介紹,海爾衛璽制造的智能馬桶蓋依托于本土化的設計理念,同時也調研了并解決了用戶的痛點。“比如用電安全方面,海爾衛璽將防電墻專利技術應用到了智能馬桶蓋上,解決了消費者用電安全的一個顧慮;女性消費者對沖水方面的要求會更加細致,我們就在沖水殺菌的功能上也引入了海爾專利技術以改造產品的抗菌功能,解決了女性用戶對使用健康的要求;在購買后的安裝服務上,我們借用了海爾在全球強大的服務網絡,提供貼心的售后安裝服務,將購買變成起點而不是終點。”
談及未來,李長征表示,智能馬桶蓋行業潛力巨大,海爾會聯合整個行業內有優勢的品牌廠商及渠道廠商,共同促進智能馬桶蓋產業在中國市場的良好發展。“我們會繼續聯合行業里有影響力的廠家跟行業協會,將智能馬桶蓋產業這個‘蛋糕’做大。2016年,中國智能馬桶蓋占有率約為2%,海爾衛璽要做的,是如何在2017年讓這個行業幅度再翻一番。做有持久力的產品,才是對消費者和中國制造負責任的理念,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