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電,走在智能生活的黎明前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為一位熱衷于智能家電產品的消費者,筆者曾以觀察者的身份參觀了智能家電云集的AWE2016展區并參加了多場行業論壇,也經常在電商平臺、連鎖賣場中留意越來越多的智能家電。目前,不僅各個家電企業都在聚焦智能家電,連行業外的硬件廠商(如華為)、手機商(如小米)或者平臺商(如京東)也在積極布局智能家電市場。
事實上,不僅廠商和供應商在滿心期待智能家電的到來,廣大消費者也在等待智能家電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目前,智能家電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更多只是一個可以期待但仍然遙遠的前景。在智能生活的黎明真正到來之前,消費者仍有不少困惑。
新時代是否有新的價值標準?
在家電進入信息化以前,家電和電子產品有著明顯的區別。這種區別不僅體現在產品功能上,也表現在消費者的評價標準上面。例如,某國外熱水器品牌的廣告語“用半個世紀”不僅代表家電企業對產品的自信,更是將高質量和長壽命畫上等號。而作為電子產品的手機,現在高質量的代表者早已經由長壽命、“可以砸核桃”的諾基亞變成了擁有海量應用且每年都更新產品的蘋果。
傳統家電作為工業產品和作為電子產品的智能硬件有著不同的產品生命周期。眾所周知,電子產品通常的進化周期是18個月,同時壽命也以年為單位。而傳統家電不僅迭代更新間隔時間更長,壽命通常也以十年為單位。進入新時代之后,家電增添了眾多具有交互功能的電子元件,成為信息化的智能家電。此時,高質量的家電是要求具有突出的人機交互性能、豐富的產品功能以及在壽命期內性能穩定可靠。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否需要重新定義家電的高品質?
如果長壽命不再是家電高品質的標準,那么消費者能否接受未來的家電(功能更多)相比傳統家電價格更高但是壽命只有過去的一半?如果未來智能家電的設計壽命繼續為十年,那么它們的電子元件和智能網絡將不可避免的面臨多次升級。對于智能家電來說,保持與網絡的相連無疑是極為重要的。這是智能家電與傳統家電最為根本的區別。但是如果智能家電因為壽命期長,甚至在剛到一半壽命的時候,軟件升級已經超過硬件的性能,那么對于智能網絡來說,該家電的壽命“太長了”。另一方面,如果一臺家電在跨十年的壽命內能滿足各種升級問題,那么必定需要配置高、成本高的智能硬件,致使出售時價格不菲。
壽命問題只是橫亙在家電和電子產品之間評價標準問題之一。在標準問題的背后,仍是消費者對家電的需求。消費者曾經對于家電的需求和評價是否會因為智能時代的到來而改變?如果消費者愿意改變標準,那么什么樣的改變才能打動消費者放棄已有的評價標準?
需求困境存在
消費者的需求不斷改變。新時代的消費者對于智能家電的興趣不斷增大,并且并不像他們父輩那樣將產品的質量和壽命畫上等號。從智能手機開始,消費者已經不再是像使用傳統手機那樣用壞才換。而新一代的智能手機也難以保持5~6年的穩定性。消費者對手機使用習慣的改變可能影響到他們對于家電的看法。如今的智能家電領域,需要一臺像iPhone手機那樣的機器為新時代拉開序幕。
很多家電企業正在規劃未來的智慧生活。未來,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和智能硬件做各種事情,然而大部分的規劃都是用新方式過老生活。換句話說,家電企業不斷地告訴消費者他們能做什么,能做出哪些改進,能把哪些事情做得更好,卻尚未告訴消費者在未來的智能生活中會出現哪些新需求。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智能生活到來前找到需求點,這不僅僅需要想象力,還需要對當今的科技、產業動態及時把握,最終把需求具化成產品。目前,更多的消費者還是繼續使用已經出現的產品來生活,享受著已有產品的不斷改進。而對于智能生活時代,更多消費者只是在等待。
無論前文羅列的挑戰何時得到解決,智能家電的“自由王國”終將到來。那么未來智能時代的家電能給消費者帶來哪些便利?這些便利是否只是已有產品的“更進一步”或者是“替代方案”?既然消費者自身難以發現“新需求”,又是否由企業憑空提出?這一切的問題都將在智能生活真正到來之際迎刃而解。而在夢想實現之前,探索、創新和嘗試不應停滯。
對產品和服務的思考
每一種家電都不同程度地改變了生活:冰箱改變了飲食,洗衣機、洗碗機節約了家務時間,空調改善了居住條件,廚房電器改變了烹飪習慣。從消費者的角度,無論未來需求如何變化,最終都是滿足最原始需求的新形式。消費者期待的是一種比現在更便捷、更舒適、成本更低的新生活。
如果現在只靠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一種新的生活,那么用產品和服務相連是否能滿足?換句話說,消費者是否可以期待一種新產品形式。這種產品不僅是一件家電還包括服務。
以空調為例,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一臺空調,而且是一臺可以使用10年的空調。在購買之后的10年中,家電企業將提供空調的維修、維護、硬件軟件的升級,讓消費者始終享受空調的最佳狀態。這或許需要空調企業提供新的產品和新的服務確保10年的使用。這意味著企業在供應產品的同時也提供了服務。因此,空調企業實際上是銷售了一款捆綁服務的產品,就如同通訊商銷售一臺帶有話費套餐的合約手機一樣。針對這樣一臺不斷升級的空調,企業可以不斷開發新的應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選擇。
全新生活的暢想
通過產品和服務的捆綁,消費者不必改變對家電的評價標準,也可以在價格和產品功能、品質上實現平衡。那么除了對已有產品的改善,家電的智能化能否帶來一種新的生活呢?
例如,對于獨居公寓的廚房,一位獨居人士該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廚具和冰箱?雖然市場不斷推出新款的冰箱、燃氣灶、洗碗機等廚房電器,但僅是產品更新難以解決獨居者的幾個問題。首先,廚房本身占地很大,北上廣等地的群租房甚至有把廚房單獨作為臥室出租的案例。其次,對于獨居人士來說,廚房使用率過低,如果是全職上班,幾乎只有晚飯需要用到廚房。此外,如果是經常使用廚房做飯,洗菜、做飯、洗碗等工作會催生對洗菜機、灶具、洗碗機的需求,如果是經常買外賣,那冰箱、微波爐又很必要。
如果廚房的主人無法確定自己的晚飯模式,那么廚房就需要準備所有類型的家電。不管這些家電是否智能,消費者的需求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能否為獨居者提供一個完全不同的廚房?比如一個能直接提供飯菜的廚房。不是公寓樓下的餐廳,而是像餐館包間一樣把盛滿熱菜熱飯的盤碗放到一個固定的電器中,房主回家直接吃飯,吃完把盤碗直接放回電器,服務人員可以在不進房間的情況下提供飯菜和收走盤碟,點菜和結賬都用移動終端。單身公寓中只需要很小面積的水槽和微波爐等電器,而在此獨居人士可以享受像家庭一樣的三餐。當然,筆者設想的并不只是家電。家電的新需求根據生活的新需要被發現,而這種新需求源自一種新生活。
這樣的廚房不僅需要新的電器,還需要服務平臺、公寓、線下餐廳。更準確地說,這是包括家電、公寓租售、餐飲等行業和企業為獨居者提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那些獨自居住在小戶型公寓的人能夠享受到更為方便、更為舒適、成本更低的飲食。而在滿足這些消費者個性需求的另一面,需要一個專業的單身公寓,把擁有相同需求的消費者集中起來,通過個性需求的集中化減少成本。
今天,這個方式中的每一個子環節都已經實現,新生活的每一個技術條件都已經滿足,需要的是智能家電能夠通過網絡把另一頭的服務帶到消費者身邊。消費者的需求也不會憑空出現,無論對老產品的新需求還是全新的產品需求,都是源于最根本的生活需求,并為滿足需求提供更舒適、更方便、成本更低的方案。
未來將至,智能會來
在未來的智能時代,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首先是能與網絡相連的智能產品。不管企業推出的是更新周期快、壽命相對短的“電子產品”,還是帶有電子元件、保持“高品質與長壽命”的傳統產品,消費者需要的是能跟上時代的、享受到新生活的智能產品。
其次是與智能產品配套的服務,包括智能網絡、云系統等平臺服務,也應該包括與其他(企業)電子、電器產品的可交互性讓使用者能夠享受最大的生活便利、壽命期內硬件維修和升級等。
更高層次的則是智能電器帶來的智能生活。智能家電成為一種解決方案的媒介,一款新的電器不僅能帶來新的便利、新的用戶體驗,還能夠通過智能、網絡以及服務的支持為消費者帶來一種更美好的生活。
未來的智能生活還會有多久才能到來?我希望智能家電未來不僅擁有了電子產品的功能,還能同時擁有其自我更新的能力,讓傳統的家電進入到升級的快車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