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明:28年未曾降溫的熱愛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初見老板電器模具制造部負責人厲明,精瘦的他身著一身紅色的工作服,顯得分外精神和干練。從鉗工到模具制造部部長,厲明28年的工作履歷圍繞模具鋪陳開來,經手的模具數以萬計。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對于廚電模具制造的熱愛,28年來從未降溫,仍如那套工作服般火紅。
熱愛技術
厲明的職業生涯,1988年開始于蘭溪凱旋,這也是他從事廚電模具制造的起點。然后,他從凱旋到了德意,又在2011年加入了老板電器。“三家公司,一個平臺比一個高,為我提供了持續發展的空間。”他表示,自己很熱愛模具制造工作,“上學時就學的機械制造,一直都沿著廚電模具制造這條道路前進,未來也不打算離開”。
雖然厲明現在在管理崗位上,但是他的“心頭愛”仍是技術。“搞技術的人,總是有點較真的。雖然我現在搞管理,可是我內心更熱愛技術。”據他介紹,1988年機械專業畢業,他就成為了一名鉗工,那時候電腦還很貴,但是為了學習設計,他自費買了電腦,白天在工廠工作,晚上回家學習設計模具,直到現在管理模具設計,一直沒有停止學習。
10年在車間一線工作,8年的模具設計經驗積累,10年從事模具部門管理,在28年中,支持厲明不斷前進的動力是對于模具制造的熱愛。“成就感”“舒服”“喜悅”是他多次提到的關鍵詞。“有人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我可以幫助他,讓他既能完成任務,又學習了技術。這是令人心情舒暢的事情。”“解決了一個技術難題,是技術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不是發點獎金的‘小喜悅’可以相提并論的。”“完不成既定工作,影響了其他部門,或是拖累了整個開發計劃的執行,我們會非常內疚和難過。”“我們部門一年要制作600多套模具,從設計、加工到驗證、維護,壓力非常大,但是這個過程是非常喜悅的。”
承上啟下
廚電企業多是鈑金起家,老板電器也不例外。在老板電器的園區里,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金色老虎鉗造型的雕塑,其傳遞的正是老板電器的“老虎鉗”精神。厲明介紹說:“公司的幾位創始人20世紀70年代創業的時候條件非常艱苦,最終就是憑借三把老虎鉗和榔頭等基礎勞動工具辦起了如今老板電器的前身??余杭縣紅星五金廠的”
鈑金與模具制造關系緊密,模具相當于模型,設計研發完成后,生產部門將按照這個模型進行大批量復制。“模具制造部是個承上啟下的部門,技術中心提供的是產品的思路,是想象中的,還在圖紙上,需要我們把圖紙變為現實。所以,我們是在實現他們想法。如果模具有瑕疵,就可能體現在產品的結構、外觀等上面。模具制造部主要承接公司新產品的模具開發,從研發圖紙出來到交付的全部過程都在這里完成。”據厲明介紹,模具制造部會針對企劃提供的圖紙,將產品分解為很多模具,并進行模具的設計、加工、制造、組合、裝配后,然后試模驗證;當小批量合格并驗證成熟后,才會交付生產部門進行大批量生產。
“對于廚電生產而言,模具制造是非常重要的。”厲明表示,他目前一半的時間仍在車間。“我主要負責技術問題的把關、問題現場的解決以及進度的控制。”在整個新產品規劃中,模具制造是個關鍵的節點。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如果模具有異常,就會導致產品無法按時上市,這對公司而言損失是很大的。新產品開發是有計劃的,既然承諾了時間,就要千方百計地完成。”
憑著熱愛和執著,厲明伴隨著老板電器共同成長。“公司目前處于快速上升期,我們一年要制作600多套模具。這對模具制造部而言,壓力不小。”他坦言,“當然,老板電器的發展也為個人的職業生涯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特別是公司正在大力推進的智能制造項目,對模具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激勵我們不斷提升技能。”
保持傳承
培養一名技術人員絕非易事,少一分熱愛,少一份執著,可能都會中途變道。在老板電器模具制造部的工作中,人才隊伍的培養是重中之重,也是近年來厲明一直琢磨著的事情。
“就模具制造來說,技術沉淀是比較難的。模具設計至少需要5~6年的經驗,甚至是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據介紹,技術人員從學校畢業后,需要先到車間實習一年,從基層做起。“理論與實際并不一致,在學校設計的模具往往是理想狀態下的,與企業用的東西并不吻合。一線實習可以讓新人了解前輩的模具是怎么設計出來的,自己去體驗模具的安裝和加工。有了這些經驗,以后自己設計時會比較順暢。否則你畫出來的圖,別人很可能加工不出來或是安裝不好。”他說,“先去做別人設計的東西,按照圖紙進行加工,這是第一步。然后要看自己是不是也能畫出同樣的圖紙,第三步則是看自己能否改善圖紙。”
在老板電器模具制造部,每年會有10個技術青檸檬入職,但只約有30%能夠留下,然后按照技術員、工程師、主管工程師的序列成長。“年輕人沉淀技術并不容易。同是同學,從事管理的3年就能出成果,而技術人員還在基層,不但沒有出成績,在整個梯隊中的層級還不高。能夠踏踏實實搞技術的,一般人都比較內向和執著,否則中間會轉軌道,耐不住這份寂寞。”厲明說。他表示,目前老板電器為技術人員提供了技術和管理雙通道,員工可以自主選擇發展方向,成長環境更好,更有利于技術人員潛心工作。
針對技術人員內斂的氣質,厲明也在摸索新的培養模式。“對外,我會鼓勵他們多出去交流;對內,我們會定期進行內部分享,讓技術人員為大家講解自己的設計。這樣既可以鍛煉隊伍,促進大家相互學習,還可以在內部形成交流的融洽氛圍。”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