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家庭新終端 音箱憑啥做智慧家居的指揮官?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一款全新概念的智能音箱Echo,并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植入傳統音箱,賦予音箱人工智能的屬性。這個被稱為“Alexa”的語音助手可以像朋友一樣與用戶語音交流,并協助用戶完成控制家電、播放音樂、網購下單、定外賣等行為。可以說,Echo就是用戶的家庭私人助理。
看上去有點“玄幻”的Echo并沒有一閃而逝,不到3年,累計銷量已經達到千萬臺。2016年,谷歌推出Google Home這樣的產品,同樣獲得市場的青睞。出于種種原因,Echo、Google Home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銷售。但在中國,由于人機交互模式革新、打造智慧終端等智慧家居行業發展的需求加快,入局的企業同樣不少。
顛覆傳統音箱,貼合發展趨勢
在消費電子領域,音箱的功能和形態變化一直較小,不少音箱廠商深陷同質化競爭的漩渦之中,通過不斷壓低售價推動銷量。但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語音交互等技術的應用,智能音箱完全顛覆了此前的產品。與傳統音箱相比,智能音箱有三大特點。北京靈隆科技首席科學家湯躍忠表示:“第一,智能音箱的內容源自網絡,具備改變音樂市場生態的能量。第二,智能音箱的交互方式以語音交互為主,更智能、更方便。第三,智能音箱不僅是音箱,更是智慧家庭的入口。”而靈隆科技,正是京東與科大訊飛2014年成立的合資公司,如今頗受市場歡迎的叮咚音箱正是兩家巨頭合作研發出的“產物”。
在聯想中國區產品公關與媒體傳播高級經理李博看來,聯想涉足智能音箱領域完全符合對未來的布局,是真正意義上的具備“設備+互聯網服務”功能的產品。他告訴《電器》記者:“智能音箱,是以音箱為載體,承載智能化系統、自然交互以及互聯網服務的產品。”
深圳萬德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國內營銷總監楊翔華將智能音箱的特點精煉為“功能、資源以及操作方式”。他認為,智能音箱開始朝現代智能家居形態發展,從獨立的音樂播放器變為智慧家居重要的一環。
瞄準智慧家庭入口,涉足者甚多
據北京小米電子產品有限公司音頻產品線副總裁楊永成介紹,近5年,涉足互聯網音箱市場的中國企業推出的產品不在少數。比如,比較早期推出的小智音箱、果殼出品的互聯網音箱、奇虎360投資的咚咚音箱,還包括阿里智能團隊和音箱公司聯合推出的產品,比如飛利浦網絡音箱、漫步者音箱、DOSS音箱等。楊永成說:“看好中國音箱市場的未來,并為之努力的人和企業并不少,但目前市場規模還很小,離大家的預期還相距甚遠。”
湯躍忠表示,從技術應用、產品成熟以及功能豐富度方面來看,叮咚智能音箱優勢明顯。但與國外產品相比,由于用戶習慣、行業生態等原因,國內的市場不算大,智能音箱還處于預熱階段。楊翔華強調:“智能音箱雖剛剛起步,但DOSS的產品在市場上已初見起色,逐漸占領互聯網音箱這個風口。雖然互聯網音箱有很多品牌涉足,但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行業發展初期,入局企業對此類產品命名不一,大多被冠以互聯網音箱、超級音箱以及智能音箱等名稱。楊永成表示,小米互聯網音箱提供“語音搜歌”的功能,但我們還是確定用“小米互聯網音箱”這個更明確、單純,也更務實的名字。在楊永成看來,不管同行如何使用“智能”二字,一旦小米發布“智能音箱”,就一定要給用戶真真切切地“智能”體驗。
立足自身,發力功能、內容與交互
《電器》記者了解到,目前的智能音箱幾乎都具備語音交互能力,DOSS與喜馬拉雅合作的DS1199聽吧、與阿里智能聯合推出的DS-1823Cloud Fox 2、DS1825 Cloud Fox 3,與天貓合作的DS1822音樂貓這幾款產品,都采用思必馳語音交互系統。李博認為,強大的自然語音交互功能,非常適合家庭應用場景,可以為用戶提供信息查詢、提醒、備忘錄、運算等功能,都是智能音箱從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的優勢。
除了具備語音交互功能,智能音箱的音質同樣重要。楊翔華表示,DOSS是18年專注做音頻、硬件的老品牌,在做音箱音質、外觀等品質、生產能力以及上市時間把控等方面實力更強。這樣還不夠,對于“立志”要成為智慧家庭中樞的智能音箱而言,優秀的內容與服務更重要,例如音樂庫、打車、外賣等服務。楊永成介紹,小米互聯網音箱集成了互聯網上的音樂、電臺資源等十幾家音頻平臺的內容,并提供了強大的、符合互聯網用戶使用習慣的應用(小米音箱APP)。同時,小米互聯網音箱也支持QQ音樂、網易音樂等主流第三方音樂APP,可通過DLNA等共享協議將內容投放到小米互聯網音箱上,兼顧互聯網音樂用戶對不同音樂APP的偏愛和使用習慣。楊永成認為,“互聯網音樂”的外放音箱是用戶的剛性需求,當然也是小米音箱團隊的努力方向。
目前,內容與服務主要是從各大網絡云端上獲取。楊翔華強調,絕對不僅是音樂,我們還通過與百科知識、天氣查詢、外賣預定、叫車服務、醫療知識等各類內容資源的提供商進行合作,整合資源,提供海量內容。
談及功能與內容,湯躍忠坦言,由于國外的付費音樂生態比較成熟,中國的智能音箱在內容源方面與國外企業相比差距不小。在內置資源和內容方面難以打通,如何更好地將硬件和軟件完美結合,還需企業繼續摸索。但是在技術上,中國智能音箱企業并不落后,比如麥克風陣列降噪技術、中文語音技術、AIUI交互技術以及智能家居控制平臺等,都有獨到之處。
連接萬物,要做智慧家居控制中樞
隨著功能、內容與交互的提升,智能音箱也明確了產品的定位,那就是智慧家居的控制中樞。李博表示,家庭控制中心設備的要求其實并不高,只需連通智能設備的控制接口就可以。但難點在于,控制中心必須很容易被用戶接受,并具有良好的交互體驗。
“智能音箱成為智慧家庭控制中心的入口可能性很大。”楊翔華表示,“首先,產品本身要能聯網,有自己或者有合作的服務器,其次就是技術上有很大的提升和改進空間,進而能完美兼容其他智慧家居產品。”
誰將是智慧家庭的控制中心?楊永成表示,做產品的人只能是“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最終的決定權要看行業的發展情況和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認知度。他認為,智慧家庭控制中心將來首先可能是多元化的,或者叫多中心的,會有很多品類成為智慧家居的控制中心,比如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甚至智能冰箱,都會具備控制其他智能產品并成為智慧家庭控制中心的能力。
智慧家庭“多中心論”幾乎是行業的共識。湯躍忠認為,未來智慧家庭會有多個控制中心,而互聯網音箱一定會成為智慧家庭的控制中心之一。成為控制中心的家電,必須具備某些條件。他詳細解釋說:“首先,處于常帶電工作狀態,能隨時被喚醒。第二,便于擺放在家庭的不同位置。第三,內部空間足以內置一些特殊的部件,如麥克風陣列。第四,自身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像音箱、冰箱都有可能成為比較好的智慧家庭中樞控制平臺。”
入口更迭,智能音箱依然重要
受訪者普遍認為,就目前的綜合情況來看,音箱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語音交互方式獲取服務的入口,可以與硬件、軟件實現一體化,實現無縫對接。但李博也強調,“入口”雖然會隨著科技發展而變化,但并不認為智能音箱是過渡性產品,因為如果使用語音交互這種方式,那設備勢必要發聲,智能音箱顯然非常適合。湯躍忠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現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也許將來隨著AR、VR技術的成熟,相應的設備會更受用戶的歡迎。但是只要音箱這個品類不消失,智能音箱就會是一個很好的入口平臺。”
談及智能音箱未來的發展趨勢,小智音箱市場營銷負責人李傳豐表示,“智能音箱”硬件本體進化高級形態是家庭服務機器人,語音交互將演進為下一代操作系統和計算平臺,基于語音交互會誕生新一代的語音應用生態。他還強調,隨著產品門檻急劇降低,內容和服務將成為角逐的焦點。雖然未來國內會誕生一批中國的“Echo”,但是中國的“Alexa”不會超過3~4家。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