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灼:連接+運營,機智云為客戶創造商業價值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物聯網不是一個短平快的商業,也不是單純依靠技術可以完成,因為它要與實體產業結合,每個產業有其自己獨特的生產運營模式和物聯網化訴求。在很多入局企業還看不清物聯網的未來時,機智云CEO黃灼在多年以前就預測并規劃了物聯網的發展趨勢與機智云的技術路線。2018年3月11日,黃灼在參加AWE2018之余,做客《電器》全媒體直播間,針對現階段物聯網發展的趨勢以及機智云的布局做了詳細解答。
從2010年進入物聯網領域,黃灼可以說是互聯網最早的那批創業老兵,也見證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三個階段的發展。在入局之初,他就提出了物聯網發展的六個階段模型,并結合機智云的發展,在2014年,發布了全球第一個物聯網自助開發平臺??機智云2.0和全棧IoT開源開發套件GoKit 1.0;2015年,發布了IoT智能硬件全生命周期的運營體系??機智云3.0和GoKit 2.0;2016年,新增“霧計算+機器學習+實時數據運算”的機智云4.0和GoKit 3.0;2017年,機智云正式發布了機智云5.0協同開發平臺和支持NB-IoT/eMTC的GoKit4.0。今天去看,其前瞻性在物聯網行業少有人能出其右。
從“連接”跨向“運營”
從第一家物聯網企業亮相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開始,《電器》記者就采訪報道該領域,如今已超過5年,從最初互聯網企業涉足、創業公司發力,甚至硬件廠商爭相搭建物聯網平臺,到現在BAT入局,從競爭到合作,諸多企業走向不同的發展路徑,進化、升級、戰略調整以及某種程度上的消失。對創業公司而言,雖說物聯網行業的市場容量巨大,具有顛覆產業格局的力量,但要找到適合的盈利渠道、商業模式并不容易。談起這幾年的變化,黃灼表示,從最初的藍牙、Wi-Fi等通訊協議的連接和控制,就淘汰了一批企業。看似簡單的控制和連接,實際上還涉及到安全、穩定等因素。對頭部企業而言,僅做好當下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看到未來,引領行業。黃灼強調,機智云目前要幫助客戶從“連接”向“運營”轉變,助力傳統企業在業務模式上轉型升級。
尤其針對傳統的“生產-制造-銷售”的模式,對他們而言并非只是加一個APP就叫智能化。當和用戶產生交互之后的價值如何產生,是機智云思考的問題。黃灼以共享經濟為例,詳細介紹了從“連接”到“運營”的過程。“比如說凈水機、空調、洗衣機、空氣凈化器等產品,有買賣到租賃的轉變使其變成了一個服務的設備。設備的運營就變得與過去不同,設備如何選址、售后如何維護等運營的細節都將產生新的商業價值。這就是以硬件為支撐的運營服務。”他說,“商業模式的變換,與市場環境和用戶群體的轉變息息相關,80后、90后對租賃服務顯然接受度更高。目前機智云服務的客戶已經涵蓋咖啡機、按摩椅、零售貨架、商用凈水器、商用空調等設備。過去一年,在每日交易峰值時,平臺提供服務的設備在線交易數超過200筆/秒,并且在持續增長,這相當于在很多行業,復制了共享單車的模式。而流暢、智能的售后服務行為,同樣為企業創造價值。”
技術支撐,探索新商業
新的商業價值能夠產生,技術無疑是重要的推動力。黃灼表示,機智云引用了更多的連接方式,比如藍牙、Wi-Fi、GPRS(2G/3G/4G)、LoRa到NB-IoT以及LTE Cat M1 (eMTC)等技術。科技領域的新技術機智云都會投入預研,并將其貢獻給開發者,換而言之,讓更多的物聯網應用開發者來研究、使用,驗證技術并得到商業應用。尤其是開發者社區是機智云在業內獨有的優勢,黃灼坦言,從短視的角度來看開發者社區確實不盈利,但從業內頂級的科技公司來看,iOS、Android 都有自己的開發者社區。我們不會賺開發者的錢,開發者免費使用機智云的系統、代碼和開發板等工具,并將機智云的技術能力帶到各式各樣的公司,為機智云帶來了更廣泛的客戶,尤其很多大公司的研發部門負責人都是機智云的社區開發者。
作為TOB的企業,機智云非常看重為服務的企業產生商業價值。機智云本身的盈利模式會從連接上獲取少量收入以支撐運維成本,但運營體系是主要部分,包括管理用戶、用戶粘性、管理設備、服務體系以及數據挖掘等,為客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以及通過數據分析幫助企業找到潛在客戶、種子用戶等,為企業充當決策的引擎。
進入2018年,隨著電信運營商的入局,物聯網又發生不小的變化,開放合作也成為主流趨勢。在運營商層面,機智云和中國電信已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電信通道資費和平臺服務融合訂價模式,推動NB-IoT/eMTC等快速發展,形成物云融合一站式服務,即在提供行業專屬優惠套餐的基礎上,提供靈活可選的行業SaaS服務,以及云、管、端一點綜合支撐的高端功能集成化定制服務。借力電信營銷渠道和售后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一站式打包服務。
此外,機智云的通用行業解決方案也在輻射更多的設備,包括市政、水電煤氣三表、門鎖、安防等,目前依托機智云平臺的各行業解決方案正在快速增長,并形成新的商業運營模式,如HIVEIoT數據化零售管理解決方案和機智云宅居智慧房屋運營管理SaaS平臺。甚至跟模具公司也達成合作,通過設備的使用次數收費,來提高產品制造的效率和提升跟蹤服務的效果。
深化運營,劍指未來
從企業說產品好,到說服務好,需要一個轉換的過程,要讓企業看到數據的價值和運營的意義。黃灼表示,運營帶來的好處很多,最典型的就是精準營銷。物聯網就是創造很多線下場景,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對接和延展。讓用戶在什么場景見到什么,才可以貼上適合的標簽,這就是機智云的價值。
據了解,機智云的商業、技術、產品、渠道、品牌等生態合作伙伴已遍布商業、工業、農業、教育、能源、交通等各個領域。通過多年來對產業深耕和上下游資源整合,依托于機智云平臺7年持續和高效的快速技術迭代和優化(至今機智云已經升級至5.0)、開放中立的平臺運營策略、及與外部平臺之間自發而廣泛的聯系與協作,機智云已擁有具有內部價值鏈的物聯網生態系統,實現了物聯網產業鏈的全面滲透,形成了一個依托于機智云開發平臺的開放式產業生態。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