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安全或成智能家電未來發展的最大關鍵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8年5月25日,經過四年的醞釀,被稱為史上最為嚴苛的隱私數據保護法GDPR(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將正式生效。這是20年來,歐盟關于保護公民數據隱私的最大調整,目的是保護所有歐盟公民免受隱私和數據泄露的侵害。據了解,有些中國公司已經因為GDPR的生效而暫停了歐盟的相關業務。
而在此之前,當地時間4月10日,由于“臉書”將用戶信息泄露,扎克伯格參加了美國參議院司法和商務委員會的聯合聽證會,被問詢數據出隱私和虛假信息的問題。
當地時間4月26日,“臉書”CTO斯科洛普夫在英國議會就用戶數據泄露一事接受質詢時,被指回答不充分,英國議會表示將向扎克伯格正式發出傳喚。
雖然在“臉書”泄露用戶信息這一問題上,中國的媒體和受眾的反應沒有英美國家那么強烈,但不可否認的是,身處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會考慮自身的隱私能否得到合法合理的保護,中國也并不會例外。
對家電行業而言,用人工智能賦能產品、賦能行業的時代正在走來,以智能家電為核心構建的場景和生態已經觸手可及。但發展到今天,安全已經成為不能忽視的話題,未來智能家電的發展,如何處理安全問題非常關鍵。
智能家電的安全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硬件安全,另一個就是用戶隱私安全。在此之前,我們提得更多的是硬件安全,比如智能硬件會不會被黑客入侵,以此造成硬件故障或財產損失。但實際上,用戶的隱私安全是更大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數據流如同智能家電的血液。產品迭代、用戶服務、智能家電的學習、生態以及場景的建設和實現,都離不開大數據的貢獻。而這些大數據,就包括用戶的個人信息、家庭成員信息、使用習慣等可能涉及用戶隱私的數據。
應該說,數據流越充沛,智能家電越有活力,迭代也更為迅速,提供的服務也更為貼合用戶的需求。然而,與此相悖的是,從用戶角度來說,沒有人愿意將自己的隱私和相關數據貢獻出去成為數據流當中的一分子。即便是在今天,我們也能聽到一些人對智能手機的評價是:“不是我對隱私不在乎,而是已經被綁架。”而對于正在興起的智能家電,能否抓住用戶痛點,讓他們心甘情愿地“被綁架”固然重要,越來越嚴苛的法律保護、用戶越來越強的隱私保護意識,也正在成為智能家電發展道路上必須應對的問題。在今天,我們規劃智能家電的未來時,如何在用戶允許的基礎上,合法合理、有限度地使用用戶數據,讓智能家電能夠健康、良性的發展,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