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沒什么不可能,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11月24日,“2018海爾挑戰盛典暨感恩月啟動儀式”在央視影視基地舉辦,這標志著海爾正式成為央視第四季《挑戰不可能》欄目的戰略合作伙伴。在現場,《電器》記者對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兼先行研發總經理王曄的采訪,也從“挑戰不可能”這一話題開始。
原創性新品井噴市場,別人的不可能海爾的可能
在“2018海爾挑戰盛典暨感恩月啟動儀式”現場,海爾用多種有代表性的、原創性產品為節目的挑戰選手制造障礙,也證明了海爾把諸多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實力。其中,有60秒內就把7m3封閉空間內的煙霧吸凈的海爾凈界自清潔空調,有存儲7天后草莓依然新鮮如初的F+冰箱,有在啟動狀態下仍然能夠在天平上保持平衡的直驅洗衣機,有精準控溫煲制不同湯品的防干燒燃氣灶等。
當然,海爾推出的原創性產品不僅僅是這些,擊中用戶痛點的還有空氣洗洗衣機、雙滾筒洗衣機等諸多產品。“可以說,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海爾的原創性產品是‘井噴式’推出的。”王曄說。實際上,這些原創性的產品,也為海爾帶來不俗的市場業績。據了解,售價29999元的卡薩帝BCD-520WICTU1冰箱在推向市場后,單型號產品就為卡薩帝帶來超過10億元的銷售業績。從整體來看,2018年前三季度,卡薩帝銷售額增幅近50%,而統帥的銷售額在2018年也保持了超過40%的增幅。這在全行業都處于下行狀態的2018年,實屬不易。
還不止于此。在全行業都處于走走停停、互相觀望、摸著石頭過河的智慧家電領域,海爾已經率先在市場端上發力,借智慧家居的技術和理念成功地把套系化產品推向市場。“2018年,海爾會在全國落地4個超大城市體驗中心。”王曄對《電器》記者說,“其中,青島、深圳和沈陽的體驗中心已經開業,西安的體驗中心也將于最近落成。”除此之外,王曄介紹,海爾還將在全國推出超過280個全屋集成中心,對1000個傳統門店進行升級轉型,線上體驗中心也在“順逛”等平臺推出。海爾對智慧家居的堅定推進,使海爾在2018年到目前為止,全屋成套方案售出量增幅達115%,智慧家庭用戶增幅為85%。卡薩帝品牌更是借機推出了售價高達92萬元的“墅式人生”套餐。
與用戶零距離是原動力
在王曄看來,原創性產品井噴市場,背后是“用戶倒逼”的結果,與用戶零距離,才是海爾創新的原動力。與用戶零距離,是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基礎。
“20年前我在日本,發現日本企業的創新能夠做到產品一年迭代兩次,當時,我們的情況是兩年迭代一次。現在,我們的迭代速度更快,應該說,這是用戶、市場倒逼企業的結果。”王曄說,“現在有很多挑戰是來自用戶的。很多用戶對產品的期望都超過了企業的期望,對于產品的要求,用戶都有非常強烈的個人意愿。市場和用戶的這種快速變化,都在倒逼企業的研發創新,倒逼企業在研發階段就融入用戶的期望和需求。”
與用戶零距離,了解用戶需求,創造出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正是海爾實現不斷創新、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原動力。以免清洗洗衣機為例,當了解到洗衣機本身的潔凈度是用戶真正擔心的問題時,海爾就圍繞這一用戶需求對產品進行了迭代研發。“2014年,我們推出了圍繞這一需求研發的第一代產品,就是在洗衣機的內外桶之間加了一個小機構,它可以清洗掉內外桶之間積留下來的污垢。2016年,我們推出了內外桶間無水的產品。2018年,我們又進一步升級,推出了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即無外桶的洗衣機。這個產品除了徹底解決了洗衣機的自清潔問題,還做到節水20%、容積提高30%的效果。同尺寸的洗衣機,原來只能做到8kg,這個產品可以做到10kg。”王曄舉例說,“通過了解用戶需求,我們每兩年就能把一個不可能變為可能。”
對于海爾的研發體系來說,與用戶零距離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很多人都會問海爾一個問題,你們旗下那么多品牌,在工業設計和研發上如何做區隔?”王曄自問自答說,“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你要了解每個品牌的用戶群體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然后給他們想要產品。這些用戶的屬性、體驗、需求都是完全不一樣的。”“還有人問,為什么海爾提了那么多與用戶零距離,卻很少去說技術本身。這也是因為用戶的轉變倒逼企業的轉變,因為用戶的購買模式已經從單純的去商場購買變成了體驗式。”王曄又舉例說,“以智慧家庭為例,我們相信,能夠引爆物聯網的是場景,而不是技術。用場景驅動技術和產品是物聯網進一步發展的正確路徑,海爾的技術和市場布局也是基于此。這也是你們能夠看到今天海爾在市場上開始布局智慧家庭體驗店的原因。”
人單合一管理模式是核心
當然,在今天的家電業,“與用戶零距離”并不是什么全新的理念,“一切以用戶為中心”這句話,幾乎被所有家電企業提出過。但如何以用戶為中心,如何把用戶需求真正融入研發體系,才是一個真正的“讓不可能變為可能”的挑戰。“人單合一管理模式是核心。”王曄說。
在人單合一管理模式的框架下,海爾搭建了開放式創新體系。這其中融入的不僅僅是用戶需求,還接入了各種各樣的合作方的資源。這大大提高了海爾研發體系的創新速度,而且做到了創新“直擊”用戶痛點。“我們前段時間有一個案例。我們開發了一個產品,是專門儲存母乳的。我們從用戶端了解到,這是一個很強的用戶需求,但是研發人員不知道怎么去開發這個產品,因為母乳里邊有三十多種蛋白質。以我們自己傳統的理解,我們大概認為產品的關鍵是溫度。但是在我們的開放式創新平臺上,一位乳制品企業的研發人員告訴我們說,母乳存儲的關鍵不是溫度低,而是溫度的穩定。如果溫度波動超過一定的范圍,母乳很快就壞了。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這種創新靠傳統模式根本無法實現。”王曄對《電器》記者說。
創新體系的變化,給海爾研發人員帶來最大的挑戰是觀念的改變,而“對癥”下的“藥”仍然是人單合一的管理模式。“海爾推動開放式創新體系有一段時間了,但還是會出現‘走兩步退一步半’的情況,解決研發人員觀念的轉變,在于要回到人單合一的管理模式。驅動創新的主體是’小微’。”王曄說,“最早,研發人員還是老觀念。總是說‘這個項目我覺得不錯,你給我預算就好了’。現在,已經沒有人這么說了。當然,我們在改變創新體系時,也是非常謹慎,總是要經過調整、運行、磨合、調整等階段。”
人單合一的管理模式,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以GEA為例,海爾通過將人單合一的管理模式融入GEA,使其在2018年實現了超過10%的市場增長。“對GEA來說,這在過去十年里,是從來沒有過的。”王曄說。
全世界都是我的研發部
《電器》記者最近幾次見到王曄,發現他說的最頻繁的一句話就是“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在此次“2018海爾挑戰盛典暨感恩月啟動儀式”上,王曄向觀眾展示了海爾全球十大研發部中的5個。位于新西蘭奧克蘭的海爾澳洲研發中心已經有84年的歷史,海爾近來大規模應用的直驅電機就來自這個研發中心,它還在全球首次推出抽屜式洗碗機等產品。位于日本熊谷的海爾亞洲研發中心創立于1953年,著名的波輪洗衣機就在這個研發中心誕生,海爾推出的全空間保鮮冰箱,就是這個研發中心與海爾中國團隊合作開發的。位于中國青島的海爾亞洲研發中心也已經有34年歷史。設于德國紐倫堡的歐洲研發中心是其中最年輕的機構,也有10年的歷史,主要專注于洗衣機、洗碗機和冰冷產品的研發。位于美國路易斯維爾的海爾美洲研發中心設立于1905年,距今已經有113年的歷史,“它擁有很多里程碑式的發明。”王曄介紹說。
當然,如果我們僅僅從全球十大研發中心來理解王曄所說的“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就未免太狹隘了。“我的用戶在哪里,我的資源在哪里,我的研發就在哪里。”王曄說。王曄把這個“研發部”,稱之為“10+N”的網絡。其中,“10”當然是指海爾位于全球的十大研發中心,而“N”,是指開放式創新體系接入的包括用戶在內的所有的研發資源。
在王曄看來,十大研發中心,也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封閉的研發中心,而是“10+N”網絡中的最為重要的觸點。觸點擁有專門的渠道去了解用戶需求,然后由觸點去轉化用戶需求做創新,在創新過程中要接入外部研發資源。一句話,王曄口中的“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依然是指在人單合一框架之下的與用戶零距離的研發體系。
原創性產品井噴式推出,只是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市場表現。表現在研發端,“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帶來的是企業創新能力的改變。“衡量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有四大參數??標準、專利、科技大獎和工業設計大獎。從這四個數據上看,海爾都是領先的。”王曄說,“2018年,由海爾主導的冰箱保鮮工作組提出的冰箱保鮮標準提案獲得IEC通過,將于2021年發布。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由中國企業主導的IEC標準。我們把不可能變為可能。2018年10月,在IEC第82屆全會上,海爾代表全球工業界發布AI白皮書,也是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我們在這四個方面,還會把更多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