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讓“國之重器”實至名歸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圖為珠洽會格力展位)
12月17日-19日, 第四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珠洽會”)在廣東佛山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國家提出加速突破先進制造業核心關鍵技術的當下,助推“珠西智造”的珠洽會,不僅是展示先進制造產品與技術的窗口,更成為了智能制造國家隊展示自主創新實力的舞臺。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握優勢,乘勢而為,做強做優做大。當前,國家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一帶一路”,這正是裝備制造業大有可為之機,要繼續練好“內功”,繼續改革創新,確保永立不敗之地、永遠掌握主動權。
珠洽會是廣東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制造業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和重要平臺。歷經4年建設,珠洽會已發展成廣東乃至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名片。來自廣東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2015?2017年,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超過10%,3年累計投資總量超前10年總和。伴隨著總產值超萬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在珠江西岸加速形成,一條厚重的產業脊梁將崛起在南中國。
然而,這條產業脊梁雖然厚重,卻并不牢靠。這是因為,盡管我國產業發展迅速,但產品的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國外頭部企業,突出表現在科研方面主要以模仿和跟蹤為主,原創性成果較少,基礎研究相對薄弱。因此,在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中,創新突破是重中之重。
要轉變這種不利局面,實現技術追趕,一種是走拿來主義發展之路,一種是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從短期經濟利益的角度考慮,購買國外成熟產品對于企業而言可能成本更低,但這種追趕卻永遠是在別人后面的跟跑。
只有自主創新才能走得更遠。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制造企業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需要加強,在關鍵技術領域具備原始創新實力。
在中國經濟轉型爬坡越坎,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節點,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廣東傾力打造的珠洽會即具有特殊的啟示意義。事實上,珠洽會的功能和宗旨也在于通過對自主創新企業的良好示范,指引更多制造企業樹立“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自主創新理念,堅決摒棄“造不如買”的做法,痛下決心、堅持不懈把關鍵技術設備掌握在自己手上。
(圖為格力機器人)
在珠洽會上占領“C位”的格力電器,多年來一直發揮著自主創新的榜樣作用。董明珠認為,花錢買技術并不能叫投入,只有投入到自己開發的、可以受自己掌控的技術上才有意義。
筆者了解到,從2012年開始,格力先后進入進軍智能裝備、通信設備、工業制品相關領域,在珠海、武漢、洛陽建有5個智能裝備生產基地,目前已掌握高端數控機床、多軸機器人等核心關鍵技術。截止目前,格力智能裝備的業務橫跨數控機床、機器人、工廠自動化、熱交換器設備、新能源設備、注塑鈑金設備、物流倉儲設備、檢測設備、精密傳動部件、工業信息化十大產品業務板塊,超百種規格產品。
筆者認為,自主創新不僅讓格力電器實現了自我發展,還幫助格力電器打開了產業上下游市場,讓制造裝備成為其業務增長點。 “深耕智能制造,展示創新實力,樹立中國自信”,這是格力自主創新的名片。
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中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也是價值鏈上高利潤、高附加值的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更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核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格力電器時指出的,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所有企業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奮斗。因此,只有自主創新,將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讓國之重器實至名歸。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