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愿中國家電堅持技術驅動,贏得世界青睞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18年11月21日,在正式卸任格力電器董事長6年半之后,朱江洪在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舉辦的“三十而立,逐夢遠行”大型主題活動上,獲得“終身榮譽獎”。一貫極為低調的朱江洪,面對數百名中國家電產業界的同仁,難得地站到舞臺中央講了幾句話。他說:“我看到今天家電行業能夠被全世界矚目,感到非常驕傲,衷心祝愿中國家電企業能夠不斷鉆研技術,讓產品變得更好,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家電企業。”
朱江洪在這場中國家電發展40周年紀念活動中短短的幾句話,獲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全場起立的致敬。他用24年時間打造的“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企業理念,不僅令格力成為全球家用空調市場的龍頭,更成為日后整個中國家電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思想。
一個人,用他的理念和實踐,照亮了全行業由大向強的道路。
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永遠沒有脊梁
在朱江洪卸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之前,格力總部的墻上一直寫著他的一句話:一個沒有脊梁的人永遠挺不起腰,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永遠沒有脊梁。
在那個中國家電業普遍依靠仿冒進行設計、依賴低成本進行競爭、憑借規模化野蠻增長的年代,以“核心技術”為中心的企業格言鳳毛麟角,卻獨樹一幟地成為格力空調的標簽。這與技術研發出身的朱江洪密不可分。
1970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機械系的朱江洪,在廣西百色礦山機械廠工作18年并帶領瀕危企業扭轉局面成為同行第一之后,于1988年回到家鄉珠海,擔任冠雄塑膠工業公司總經理,后兼任海利空調器廠廠長,1990年海利空調器廠更名為珠海格力空調器廠。
接手海利時,朱江洪面對的是債務沉重、質量低劣的生產窘境。他舉例說:“當時一車空調運到廈門,竟然在卸貨時發現有一半產品的銅管是斷裂的。而這個問題是由銅管設計不合理導致的。”
1991年朱江洪在正式出任海利空調器廠廠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技術改造。當年8月,全公司停產兩個月進行產品質量整頓,對產品設計、工藝、檢驗、外購件、員工培訓等方面進行全面整改。經過全面整改后的格力,1992年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空調市場,從此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朱江洪始終都在強調“質量”和“技術”的重要性。
1994~1996年,格力開始以抓質量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創名牌、上規模、創世界一流水平”的質量方針,實施了“精品戰略”,建立和完善了質量管理體系,出臺了“總經理十二條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幾年的狠抓質量工作,使格力產品在質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奠定了格力產品在質量上的競爭優勢,創造出“格力”這一著名品牌,在消費者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精品戰略”這4個字,之后在中國家電行業密集出現的時間,是2012年之后——朱江洪所倡導的精品戰略理念比全行業提前了18年。
在朱江洪的指引下,格力用十年的起步時間夯實了質量基礎和用戶口碑,但2001年技術引進的失敗深深刺痛了朱江洪。2001年底,朱江洪帶領技術團隊到日本,用他的話說:“打算花5億元買三菱電機的多聯式中央空調技術。”對方卻一口回絕。“當時我很幼稚,以為買不到技術就買散件回來組裝,然后再慢慢研究。”朱江洪說。但對方甚至連散件也不賣。從日本碰壁回來后,朱江洪帶領技術團隊,在僅有一本說明書的情況下,用不到兩年的時間,便研發出了“多聯式中央空調”技術,打破了日本企業的技術壟斷,總花費只有300萬元。
從此之后,“一個沒有脊梁的人永遠挺不起腰,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永遠沒有脊梁”這句話就成了格力的格言。格力也在緊抓質量不放的前提下,全面強化自主技術研發,打造出令全行業艷羨的技術研發團隊和體系。
到朱江洪卸任格力電器董事長的2012年,格力空調在取得連續7年全球銷量第一的同時,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空調研發中心,擁有熱平衡、噪聲、可靠性等220多個專業實驗室,無論數量、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此外,格力還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制冷技術研究院,申請國內外專利技術1000多項,空調品種規格之多、種類之齊居全球之首。格力共有包括國外專家在內的研發人員40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的研發人員占比高達90%。格力電器還營造出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科研環境,設立了科技進步獎,重獎科技功臣,單項獎獎金最高達到100萬元。為了不斷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格力每年投入技術研發的資金都超過銷售收入的3%,成為中國空調行業技術投入費用最高的企業。
在朱江洪20余年的領導下,格力成為整個家電行業技術驅動的典范和模板,格力空調的技術與品質更深深地烙印在消費者與產業界的心中,而朱江洪執著于品質與技術的思想理念,更在之后中國家電企業集體轉型中得到深刻的認同。
科技成就企業,科技救企業
“管理一個企業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對我個人來說,抓住質量和技術,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朱江洪總結稱。
以技術和品質為核心的理念實施,需要企業從多方面推動。一方面,全體員工要有一個共同的理念:積極尋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朱江洪解釋說:“我們明明知道有問題而回避,或是根本不愿去發現問題,這樣的企業將注定走向衰敗。無論技術還是質量,我們隨時隨地和國際上最先進的品牌相比,找到問題,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企業負責人應該有充分的責任心和謙虛的態度。“作為企業負責人,一要放下架子,二要放下面子,三要放下心態,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真實的答案,而不是阿諛奉承的面子話。”朱江洪說。
第三,企業負責人要有挑剔的眼光。“我也是一名消費者,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我對產品比較挑剔,幾千元買來的家電,如果品質不好則是災難性的結果。”朱江洪舉例說,“當年我發現我們的空調在啟動后有異響,需要改進,但是我們的技術人員不以為然,因為這是出風口零件熱脹冷縮導致的行業共性問題,但我堅持認為這個問題必須改進,最后我們成功解決了這個行業難題。”
第四,員工要對科研有探索精神。朱江洪回憶道:“當年,我們的客戶反映空調的制熱效果不佳,經過我的思考,似乎制熱效果與空調安裝的位置有關,安裝在潮濕的地方就差,干燥的地方就好些。這是由定期化霜這個技術導致的,當時全世界的空調都需要定期化霜,但中國的地理環境復雜多變,如果能改為自動化霜,將大幅度改善制熱效果。因此,格力在之后研發國際上最先進的自動化霜技術。”
對于科研的探索精神,朱江洪解讀為他常說的“科研創新3部曲”,即觀察、思考、實驗。朱江洪又以他的實際案例解讀了3部曲。他回憶說:“當年,我在美國機場看到一臺飲料售賣機,帶有燈箱的設計非常漂亮,當時我想這種設計如果用到空調柜機上應該效果很好。我拍了照片,回國后就按照這個樣子在實驗室設計出了格力第一臺柜式空調,也正是憑借這款柜式空調,我們超越了當時空調市場的老大——春蘭。”
朱江洪還舉了另一個例子——格力的U型空調設計:“當年,我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7小時,拿著德文雜志翻來翻去像讀小人書,但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新穎的圖案,覺得這種弧形設計應該可以應用到空調上,后來把那本雜志帶回家,中國空調行業的第一臺U型柜式空調就這么誕生了。”事實上,自從格力推出U型空調之后,空調行業的外觀設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至今日,U型柜機仍然備受歡迎。
總結了眾多方面,朱江洪還是強調了貫穿其全部職業生涯的理念——“科技救企業”。他在解讀這一核心理念時表示,一般來說企業的經營有兩個方向,一是營銷救企業,二是科技救企業。早在2012年,朱江洪就曾明確表達了“營銷救企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科技救企業的時代”的看法。對此,朱江洪解釋說:“在過去,營銷為王,是因為當時的供應緊張,但現在已經躍過產品緊缺時代,是產品非常豐富的賣方市場,營銷效果已經大打折扣。如今,沒有科技創新就不可能有消費者青睞的產品,沒有科技創新就不可能有質量過硬的產品,沒有科技創新就只能被動地跟在別人后面打價格戰。因此,企業好不好最終體現在產品上,而產品力則體現在技術與質量上。”
2018年11月21日登臺領取“終身榮譽獎”的朱江洪,剛好年滿73歲,這位將“技術與質量”刻入生命的人,面對會場內經久不息的掌聲時表示,希望能夠再為中國家電行業做些貢獻,也希望中國家電企業繼續不斷鉆研技術,成為世界的強者。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