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攜三份建議上兩會 聚焦全球化、技術創新與證券市場改革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0年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日前表示,今年兩會建議將聚焦于“企業全球化”、“顯示產業核心技術”、“證券市場制度改革”三個領域。
全球化不會按下“暫停鍵”
近兩年,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中美貿易摩擦將深刻影響并重構全球經濟格局。對此,李東生堅定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全球化不會被按下暫停鍵,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市場發展的選擇,它對全球經濟的發展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中國企業要對全球化戰略做出調整,不能夠簡單地把產品賣出去,而是要把產業鏈建在當地,在當地生產、服務,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標桿,TCL 歷經20年的全球化發展,構建起涵蓋設計研發、銷售渠道、品牌營銷、生產制造、供應鏈、服務等全球布局,目前已在全球擁有28個研發機構、10家聯合實驗室、22個制造基地,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李東生針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經營能力提升提出了他的建議。他表示,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中國企業要成為這個行業的領先企業,全球化、國際化是必須要走的一步。建議國家采取多種政策措施,幫助和支持中國企業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一方面要實施針對性的產業政策留住核心產業,鞏固國內產業鏈布局;另一方面,要支持國內企業建立并完善全球產業鏈布局,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
構建顯示行業核心技術競爭力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半導體顯示產業投入已達13000億元,目前產業規模已成為全球第一,但面板產業中高、精、尖的關鍵材料和核心裝備仍嚴重依賴進口,國產替代問題亟待解決。中國面板業要實現從大到強、打破技術瓶頸、避免受制于人,就必須完善產業鏈的薄弱環節,在新型顯示領域建立核心技術競爭力。對此,李東生提出加強和日本、歐洲等在新型顯示材料和裝備領域具有優勢的國家開展技術合作,并建議國家改變重點研發計劃新型顯示材料項目管理模式,探索完善研發項目管理新機制。
之所以有底氣提出這一建議,來源于TCL華星在全球半導體顯示面板領域的競爭優勢。據悉,TCL華星已建和在建的生產線共有6條,合計投資金額近2000億元,已形成大、中、小尺寸齊備的產線格局,2019年更是取得電視面板市場份額全球第三,LTPS手機面板市場份額全球第二的成績。未來,TCL華星則著眼于努力實現從效率領先、產品領先到技術領先、生態領先,通過橫向規模擴張和縱向產業鏈延伸,突破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和材料,進而引領全球顯示行業發展。
證券市場應接軌國際規則趨向更公平合理
李東生的第三份建議重點關注進一步深化證券市場制度改革。縱觀國內A股證券交易時間每天只有4個小時,還有節假日調休也會導致交易時間縮短。他建議將A股證券市場每天交易時間增加到5小時。同時建議,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其余所有工作日A股證券市場都可進行交易。
通過進一步強化金融證券行業的服務本位制意識,減少中國企業在當下全球經濟動蕩局勢中的額外風險。李東生表示:“交易時間的減少,將增加交易對沖的風險,企業可能因此會蒙受損失,比如說股票在中國上市、在香港上市,也在美國上市。但美國市場在交易,香港市場在交易,中國市場不能交易,這將增加額外風險。”
作為連任4屆的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是李東生第十八年履職,面對今年的特殊情況,他感觸頗多。“在這個特殊節點開啟兩會,是中國在向世界昭示我們已經初步戰勝疫情,整個社會已基本恢復常態,這將為全球抗疫增添信心!”談及今年參會的期待,李東生充滿樂觀和自信:“我對中國會繼續加快自身經濟發展有信心,面對全球經濟環境在疫情影響下的困難和挑戰,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