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中國芯專題三 |“補芯”之路,技術突破緊密貼合家電制造需求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趙明,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補芯”,任重而道遠,目前,中國家電芯片供應體系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在思考應對措施。
“家電芯片,雖然不需要太高階的制程工藝,但是對良率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絕對嚴格。”某業內人士分析說,“目前國產芯片供應鏈已經能夠很好地完成28nm芯片的制造,14nm芯片也已經取得技術突破,而這樣的制程工藝水平應對家電領域需求肯定是綽綽有余了。盡管制程工藝不是問題,但家電產業鏈在采購芯片時還是會選擇性的忽視‘國貨’。一方面,國際市場已經有成熟的方案,家電企業已經習慣這種合作,轉而使用國產芯片需要大量的評估驗證和測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電廠還是會選擇國外的芯片。另一方面,國產芯片起步晚,很多地方確實技不如人,沒能博得整機企業的完全信任。國產芯片必須不斷提高配套能力,在穩定性、一致性、安全性、使用壽命、供貨及時性等方面做得更好,在這次‘芯片荒’中與家電領域建立起更牢固的合作關系。”
《電器》記者在此次專題采訪過程中曾多次聽到家電整機廠以及控制板生產企業“放話”,2021年會給國產芯片更多機會。
“雖然國產芯片在家電領域的應用數量正在以十幾倍的速度增長,但是大多是中低端芯片,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供貨能力還有待提高。”據某家電控制板生產企業有關負責人透露,“以MCU為例,國內主要產能集中在低端4位和8位MCU,僅少數廠商可以量產32位MCU產品。”為了擺脫技術落后的窘迫現狀,2021年國產芯片制造體系集體“拼了”,紛紛加大相關研發投入。中穎電子2021年加大研發投入,資金投入同比增長69.05%。2021年,海速芯開發大資源、大腳位MCU,滿足一線整機廠的產品需求。同時,海速芯針對細分市場(如IH電磁爐、IH電飯煲、加濕霧化器等)開發產品,協助提升整機性能。海速芯將在做好MCU產品線的同時,做好家電PMIC(電源管理)產品線的規劃,并加大投入,開發運算速度更快的32位電機控制MCU。
“芯片國產化,歸根結底缺的是人才,沒有人才,永遠不可能實現芯片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化。”士蘭微電子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因如此,士蘭微電子十分注重研發的投入和技術的積累,現已擁有國內一流的設計研發團隊和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擁有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研發人員近400人,芯片工藝、封裝技術、測試技術研發隊伍超過2000人。
關注差異化細分市場需求是芯片企業在家電領域謀求發展的又一思路,杭州凌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就把研發重點放在了家電防火上。凌石信息立足于集成電路、嵌入式系統、神經網絡算法等技術,提供面向家電的故障電弧探測技術解決方案,并逐步提供面向電力、消防、低壓電氣、物聯網、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擴展服務。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有電就有線,有線就一定會老化,線路老化極易引起故障電弧火災,而我們研究的正是主動防火芯片,可以在電氣火災發生之前感知并采取相應措施。安全對于家電產品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每一臺家電都應該具備主動防火功能,預計2025年前,至少有20%以上的家電產品會搭載主動防火技術。”
2021年,這場關于芯片的博弈漸入高潮,“芯片荒”對國產芯片在家電應用領域開疆辟土,是機會也是挑戰。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趙明,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