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電視面板市場精彩紛呈,新顯示技術加速追趕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1年,主流液晶面板受下游需求影響,價格“高開低走”,繼續朝著大尺寸升級,OLED面板迎來了久違的繁榮景象,Mini LED背光電視技術邁入商業化發展元年。雖然誰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答案仍未浮出水面,但是各個顯示技術“你追我趕”的發展勢頭令人動容。在這樣的局面下,電視面板行業發展進入新周期。
液晶面板:大尺寸化繼續
2021年液晶電視面板市場價格可謂“高開低走”,上半年價格持續走高,到下半年則又進入下滑通道,到年底甚至接近成本線。以65英寸面板為例,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1~7月,面板價格持續上升,從230美元上漲到288美元,進入8月,面板價格急速下降到274美元,此后面板價格持續下探,到11月價格已經下跌到206美元。
“這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面板需求受到影響,尤其是北美港口物流堵塞,貨運價格沖高影響了終端需求,年底疊加需求淡季,因此電視面板價格下降勢頭較猛。不過,隨著北美港口堵塞放緩,物流改善,且2022年第一季度末需求開始回暖,電視面板市場供需形勢有望走出低谷,2022年上半年電視面板價格有機會企穩反彈,最終市場會如何發展,還要看需求端變化是否與預期一致。”OMDIA首席分析師吳榮兵分析說。
對于2022年電視面板的價格走勢,TCL華星COO趙軍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在趙軍看來,未來整個面板行業周期性波動幅度將進一步收窄。主要有3個方面的原因:一是,2021年下半年電視面板價格回調更多的是需求側的變化,過去是需求鏈和供應鏈產生疊加,導致周期波動變大。隨著面板廠產能擴張告一段落,未來市場的波動將由供需雙方的波動變成由需求變化導致的單向波動,這會讓整個行業的波動幅度變小。另一方面,面板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未來中國的3家面板廠,在大尺寸面板領域會占到70%甚至更高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提升,有助于減少周期波動對面板市場造成的影響,行業將會變得越來越健康。第三,面板到電視機的響應鏈條較長,需要8~10周,這段時間的面板價格下降,將通過2~3個月的時間傳遞到終端產品上。“目前我們已經看到由于面板價格下降導致的整機成本下降,整機售價也在下降。整機價格下降,有助于刺激消費需求的釋放。”趙軍說。
雖然業內對電視面板后期的價格走勢判斷有點模糊,但是對其“大尺寸化”的發展趨勢卻是非常確定的。吳榮兵表示,電視面板的大尺寸化趨勢將進一步發展,液晶電視55英寸、65英寸和75英寸等更大尺寸產品市場份額將穩步提升。近日,友達董事長彭雙浪出席臺北市電腦公會舉辦的科技島嶼人才論壇時表示,“目前市場對于大尺寸電視面板的接受程度提高,今年‘雙11’,65英寸、75英寸及85英寸面板賣得很好,價格親民。”
OLED電視面板:發展現轉機
OLED面板技術誕生以來,被業內寄予厚望,業內專家學者認為OLED面板將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接班人”,幾乎所有主流彩電企業都推出了OLED電視。然而,OLED電視高昂的價格還是讓消費者望而卻步,也導致近年來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與在手機領域出盡風頭相比,OLED面板在彩電市場只能扮演“小眾”角色。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受供應短缺影響,液晶面板價格持續高企。與之相比,OLED面板2021年供應量提升,價格有所下降,導致2021年OLED面板市場發展提速。據Omdia預計,2021年OLED電視面板全年的出貨量為830萬片,相較于2020年的450萬片,同比增長約86%。
OLED電視面板市場紅火的背后,還與主力供應商LGD在尺寸上的“多元化”布局有關。據了解,LGD在2021年OLED面板的出貨量實現了歷史性增長。通過對韓國和中國OLED面板產線的擴產,LGD不僅加快了77英寸、83英寸、88英寸、90英寸以上等超大尺寸OLED面板的量產,同時還推出了27英寸、42英寸、48英寸等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滿足整機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同時,三星顯示2021年11月底開始量產QD-OLED面板,三星顯示將成為繼LGD之后,全球第二家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的供應商。目前QD OLED電視面板雖然已具備量產的條件,但仍面臨諸多考驗,生產良率、產品品質、價格定位等都需要時間驗證。
除了韓系面板廠LGD、三星顯示在OLED面板上積極布局,以京東方、TCL華星為代表的國產面板企業也在努力推進OLED面板的技術創新。
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的京東方,2021年以來柔性顯示面板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據京東方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市場占有率持續領先的同時,京東方更是引領各細分市場技術及產品迭代,連續推出動態滑卷次數高達20萬次的柔性滑卷面板、360°內外雙向折疊屏等新一代柔性面板,并為榮耀Magic3、iQOO 8手機獨供柔性OLED面板。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京東方則推出了55英寸4K AMQLED量子點顯示面板、95英寸8K OLED顯示面板,不斷占領行業制高點。
2021年11月TCL華星發布的65英寸8K噴墨印刷OLED面板,是目前全球最大尺寸基于印刷技術的OLED面板。據了解,TCL華星噴墨打印OLED項目可能將在2022年正式啟動、2024年量產,目前還處于試產階段。
Mini LED:進入商業發展元年
除液晶面板、OLED之外,Micro LED、Mini LED、噴墨印刷OLED、QLED等新顯示技術的發展同樣碩果連連。然而,誰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答案仍不明朗。不過,《電器》記者通過對各個技術的發展進展進行觀察發現,未來幾年,Mini LED顯示技術更有機會成為顯示產業的主流技術。群智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為Mini LED背光電視商業化發展元年,在頭部品牌的積極策略推動下出貨規模有望達到180萬臺;預計到2025年,Mini LED背光電視產品市場規模將接近900萬臺,滲透率提升到3.9%。
何為Mini LED?從本質上講,Mini LED其實就是液晶顯示技術的升級改良版本。簡單來說,Mini LED可以理解為單位面積密度更高、光源單位尺寸更小的LED。Mini LED技術兼具液晶與OLED兩大顯示技術的優點,即同時具備高分辨率、高亮度、廣色域、廣視覺、低成本、畫面更純凈、超薄等優勢,并摒棄了這兩者所存在的厚度、成本、壽命等缺陷。
之所以稱2021年為Mini LED背光電視的商業化發展元年,是因為2021年多個消費電子品牌都推出了采用Mini LED技術的產品。據《電器》記者了解,隨著帶Mini LED背光的液晶電視面板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出貨,2021年三星、TCL、創維、海信、華為等品牌都相繼推出了搭載Mini LED背光的液晶電視。1月,三星在CES上發布的旗艦產品Neo QLED 8K機型,包含65英寸、75英寸和85英寸,均采用三星量子矩陣技術Pro顯示系統,將Quantum Mini LED與更精確的背光調光系統配對。同樣在CES上,海信發布的旗艦9系產品,利用芯片級無封裝Mini-LED的應用,可實現遠大于3000nits的超高亮度規格,達到8K電視亮度指標的行業領先。3月,TCL首發TCL X12 8K Mini LED星曜智屏,是首款搭載TCL OD Zero Mini LED技術的新品,85英寸產品售價高達99999元。7月,華為發布首款Mini LED智慧屏V75Super,搭載46080顆SuperMiniLED燈珠及HarmonyOS2。創維更是在今年推出了2款Mini LED電視,分別為2月發布的創維Q70鳴麗電視和9月發布的鳴麗屏SmartMiniLED電視Q72。
盡管Mini LED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在自身的進化維度上依然有不少技術攻堅難題等待解決,如背光技術、驅動技術,以及備受關注的降本問題。《電器》記者通過采訪得知,目前,主流面板企業正在努力攻克這些難點。
京東方晶芯開發中心長孫海威表示,在Mini LED電視面板方面,對比度、厚度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他表示,未來京東方要努力將Mini LED產品的對比度提升為100000:1~1000000:1,高端入門級產品OD小于5mm,同時降低成本,擴大市場滲透率。
總的來看,2021年電視面板行業有低落、有高潮、有經典、有驚喜,隨著面板廠在顯示技術上不斷精進,多種顯示技術百花齊放,顯示的未來令人期待。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鄧雅靜,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