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LAS 2023:萬華化學分享綠色材料新趨勢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4月16日,萬華化學攜橡塑全系列可持續解決方案亮相2023中國國際橡塑展媒體發布會。本次新聞發布會吸引了全球100+知名媒體的關注和參與,萬華化學高性能聚合物事業部副總經理初乃波,新材料事業部副總經理何勇,高性能聚合物事業部總經理助理聞次章以及石化銷售公司PP/PE業務負責人鄭天龍出席發布會,就低碳創新材料方案、可持續戰略布局等熱門問題與線上線下的媒體深入溝通,共享前沿訊息。
發布會以“迎新境,“塑”未來”為主題,詳細介紹了在塑料工業經濟逐漸回穩向上之際,為優化各個產業優化結構,助力全球市場擁抱綠色變革,萬華化學創新探索塑料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戰略性布局“可再生、可循環、可降解、可減碳”四大材料解決方案。幫助不同行業把握綠色轉型機遇,并為人類創造了一個更為宜居的環境。
“可再生”材料,助力構建生物基經濟發展模式
萬華化學采用玉米淀粉、天然油脂等生物質原料,以及生物發酵和化學轉化等技術,已成功研發并向市場推出了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生物基TPU、水性丙烯酸樹酯、PLA等產品。其中,WANOL? 聚醚多元醇系列生物基含量達50%,可減少30-50%的碳排放;WANTHANOL? Bio聚酯多元醇系列生物基含量可達100%,可減少30-70%的碳排放;WANTHANE? WHT-ECO TPU系列生物基含量為10-100%,每噸可減少20%-40%的碳排放,為業內首個獲得UL認證的生物基TPU產品。多產品線“可再生”進程的不斷加速,為下游行業提供多元化環保發展路徑。
“可循環”材料,打造塑料循環經濟產業閉環
讓廢棄塑料變廢為寶,是實現塑料循環經濟的關鍵。萬華化學以新型化學和物理回收工藝,重新定義廢棄塑料的循環利用之道。在化學回收方面,通過醇解、高溫裂解等工藝,系統性回收廢棄聚氨酯硬泡、軟泡和廢棄PC、PMMA、PP、PE中的有用成分,并重新將其合成為性能可以與原生材料媲美的再生材料。在物理回收方面,萬華化學建立了從消費使用、回收利用、加工生產到終端產品的上下游一體化循環模式,并在保證回收鏈條可全程追溯,產品質量可完善管理的基礎上,成功推出了PCR-PP、PCR-PC等再生系列產品。通過多種回收方式并用及產業鏈聯合循環,萬華化學正與各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續向新的循環生態。
“可降解”材料,讓材料生于自然,歸于自然
在“禁塑令”的政策的推動下,可降解材料行業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為向市場供應成本效益更高的可降解材料,萬華化學積極布局PBAT和PLA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全鏈路一體化自主、穩定供應。同時,為引領行業生產并供應高性能的可降解材料,我們聯合業內合作伙伴組建具有影響力的生物降解塑料產業聯盟,以共同制定產品標準,加快可降解材料的商業化進程。未來,萬華化學將持續推動健全行業標準體系、加強生物可降解材料推廣力度、建立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廢棄物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實現可降解材料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
“可減碳”材料,為新能源和汽車行業降低碳排放
面向風電、光伏和儲能等新能源領域,萬華化學憑借產業鏈優勢,通過全材料解決方案助力下游行業減碳。除了有機硅、長鏈尼龍、聚氨酯泡沫、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TPU)、超濾膜、反滲透膜、磷酸鐵鋰等明星產品,還可供應高性能聚烯烴彈性體(POE)。憑借優異的物理力學、耐高低溫和加工流變性能,POE被廣泛應用于光伏封裝膠膜。隨著光伏新增裝機量不斷提升,萬華化學POE產品也將于2024年投產,以滿足市場對POE的需求。在汽車行業,從汽車外飾、內飾,到面板、充電槍、外殼等充電樁組件,線纜、殼體等電池包組件,再到管路接頭、ABS剎車線、熱管理系統冷卻管路等應用,萬華化學可提供PU、TPU、改性PP、PMMA、特種PC、尼龍12等豐富的產品組合。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淀和自主研發,萬華化學已經成為業內為數不多擁有尼龍12全產業鏈核心制造技術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憑借高韌性、低吸水率、輕質等性能優勢,萬華化學生產的尼龍12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可或缺的材料。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