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的價值,豈能用材料成本來衡量?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枯坐大師,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期,小米集團總裁,畢業于清華大學的盧偉冰,在直播中稱小米空調品質好,因為“用料足,風扇大”。這已經是過去幾個月時間以來,各路自媒體用拆機稱重來稱贊小米米家空調品質好的升級版本。
這種言論,對于高速發展了40余年,如今正憑借產品的優秀口碑獲得全球用戶認可的中國家電行業而言,無異于“嘩眾取寵”。
在全球科研領域都在聚焦如何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實現高效、節材、輕量、環保的研發趨勢下,小米集團總裁竟然因為自家產品看起來“風扇大,用料足”而得意洋洋,真是滑稽。
盧總應該去問一問自家空調的安裝工,還記不記得曾經空調外機又大又沉能耗又高的日子。盧總也應該去問一問為小米代工的“友商”,以及為小米代工的友商的零部件供應商,為了輕量化與小型化,他們耗費了怎樣的心血,投入了多少資源去研發。或者盧總也可以去問一問小米汽車的研發人員,為什么不把車搞得“重”過所有友商,以顯示小米SU7品質好、性能佳。
在中國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的今天,我們也想問問盧總,作為清華大學的高材生,科技創新的價值,豈能用材料成本來衡量?
給盧總普及:制造業節材,涉國家方略
眾所周知,中國是資源消耗大國。中國的鐵礦、銅礦、鋁礦等與家電制造高度相關的礦石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80%。中國家電作為占據全球家電制造規模近90%的行業,在過去多年持續不斷的研發升級中,盡一切努力降低資源消耗。
在國家強調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制造業節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首先,在經濟效益層面,節材設計除了降低原料采購成本,還將提高生產效率。節材設計往往與優化生產工藝和流程相結合,這有助于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和停機時間,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比如壓縮機中的節材型吸氣閥片通過優化設計,將吸氣閥片與排氣閥片合并于同一模具中進行沖裁,不僅降低了材料成本,減輕了產品重量,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第二,制造業節材極大地有利于優化利用資源。不僅能夠緩解中國對外依存度較高的資源需求壓力,更能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以空調制造為例,二十年前,常見的1.5HP能效3級空調室外機多在30kg以上,現在1.5HP能效3級的室外機多數在25kg左右。我們即使以最粗淺的計算方式,按照2024年中國生產1.7億臺空調來計算,一年僅空調室外機生產就能節約銅鋁等各種材料總重量超過87萬噸!
10年前(左)和現在(右)的空調室外機大小對比,現在尺寸明顯減小
第三,制造業節材還有效降低或緩解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包括減少能源消耗從而降低了制造業的整體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同時,減少材料的使用量和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也就相應地降低了生產這些材料所產生的污染物排放,如廢氣、廢水、廢渣等,有助于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制造業的綠色發展。
事實上,制造業節材設計是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在國家實力、全球責任、國際認同等方面的重要體現。空調制造過程中的節材設計可以直接減少原材料的開采、加工和運輸等環節所產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節材設計不僅體現在生產環節,輕量化和小型化的空調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消耗的電力相對較少,從而也能減少因電力消耗產生的間接碳排放。
因此,中國制造業重視節約材料,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實現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等戰略目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給盧總普及:技術革新的材料節約,不意味著性能降低
在“雙碳”戰略成為時代主旋律的當下,空調輕量化設計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這絕非是簡單地削減材料、降低成本,而是基于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深度革新。
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空調企業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研究,采用細管徑內螺紋銅管換熱器,一方面減輕了重量,另一方面提高了換熱器的效率。
從材料創新角度來看,新型高強度、低密度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是關鍵驅動力。一些空調制造商開始采用新型合金材料,它們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前提下,重量相較于傳統鋼材大幅減輕。通過優化材料的分子結構,使其具備更好的力學性能,既能滿足空調運行時的各種應力要求,又能有效降低整機重量。例如,在空調室外機的外殼和支架等部件上使用輕量化材料,可使外機重量降低10%~20%。
在結構優化方面,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模擬技術,工程師們對空調內部結構進行精細化設計。去除不必要的冗余部分,讓零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同時將多個部件進行集成整合,減少零件數量。這樣不僅使空調內部布局更加緊湊合理,減少了空間占用,也進一步減輕了重量,而且在運輸、安裝過程中都更加便捷,降低了人力與物流成本。如一些新型的變頻空調采用緊湊的電路板設計和小型化的壓縮機,使空調的體積比傳統空調減小了 20%~30%。
越來越集成化、小型化的空調室外機前沿設計
空調輕量化并不意味著犧牲性能。以某品牌的新款空調為例,其通過采用特殊的熱交換材料,在減少熱交換器體積與重量的同時,利用材料獨特的微觀結構,增大了熱交換面積,提升了熱交換效率,制冷制熱效果并未受到絲毫影響。
在盧總特別滿意的風機、風葉設計上,如今的空調研發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優化葉片形狀與角度,采用輕質高強度的復合材料制作葉片,既降低了風機自身重量,又能保證風量與風壓,確保室內空氣循環的高效性,為用戶營造舒適的使用環境。
這一系列的創新舉措表明,空調輕量化是在技術進步的支撐下,實現資源節約與性能提升的雙贏,絕非部分人誤解的偷工減料。小米若有自己出色的研發團隊,也請盧總去問一問新組建的團隊成員,究竟扇葉是不是必須大一圈。
愈發集成化、輕量化的空調壓縮機設計
給自媒體普及:你們帶的節奏,與高質量發展背道而馳
令人擔憂的是,部分自媒體在這場行業變革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帶偏了輿論節奏。他們僅憑空調重量來評判產品優劣,誤導消費者,宣揚 “重量即品質” 的落后觀念。這不僅阻礙了消費者對空調創新成果的認知,也給那些積極推動技術革新的企業帶來了負面影響,使得行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遭遇更多波折。
在當今時代,國家大力倡導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路。空調行業作為制造業的重要一環,更應緊跟時代步伐,將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企業不能再沉浸于傳統的 “堆料” 思維,而要加大在研發領域的投入,探索新材料、新技術、新模式,滿足消費者日益升級的需求,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廣大消費者也應擦亮雙眼,不被片面的信息所左右,關注空調的綜合性能與科技創新點,學會辨別自媒體信息的真偽,不要被所謂的“風扇大、用料足”這樣的言論帶回到幾十年前的消費理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選擇滿足自己個性化需求的、適合自己的、擁有好的用戶體驗的產品。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枯坐大師,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