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常態下的新支點??記2015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刊記者 秦麗
3月11日下午,在AWE2015“重頭戲”??中國家電發展高峰論壇的現場,不僅座無虛席,連通道都被涌入的聽眾擠得水泄不通。之所以能吸引這么多的聽眾,本屆論壇“迎接新常態,撬動新時代”的主題“功不可沒”。整個論壇都在圍繞著一個必須應對的命題??新產業形勢下,家電業該如何走下去?
“新常態”下的挑戰
自2014年開始,“新常態”這個名詞常常會見諸報端。它是用來描述當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態勢的詞匯。簡單地說,所謂的“新常態”就是中國經濟整體呈現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特點。
作為經濟領域重要消費版塊,家電業也免不了經受這一時期到來所伴隨的陣痛,進入“內銷停滯、出口平緩”的“新常態”。2014年,中國家電行業多年以來首次出現的規模負增長,也刺激著眾多業內人士的“神經”。
“現在一提到‘新常態’很多人腦海里的第一反應就是‘負增長’。”創維集團CEO楊東文在分析當前行業形勢時說,“隨著30年來中國經濟市場發展成熟,任何單一產品都會進入緩慢增長、停滯甚至負增長的階段。以彩電為例,2012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農村家庭百戶擁有量已經超過118臺。增長空間已經十分有限。”
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家電企業必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論壇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精準地總結:“首先,外部環境方面,經濟發展從高速向平穩過渡,要求企業調整經營思路和方法;其次,全球家電產業格局穩定,外資品牌爭奪中國市場意圖明確,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再次,移動互聯的時代力量正在崛起,家電行業的‘硬件’正經受著它的沖擊。隨著移動互聯出現,家電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同時,方洪波指出了當前中國家電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三個課題:第一,如何培育新的競爭能力和商業模式;第二,如何融入移動互聯的新時代;第三,憑什么去和世界品牌競爭。
挖掘“新動力”
“新常態”下,家電行業面臨挑戰的同時,也會面臨轉型升級之后帶來的機遇。早前就有業內人士分析,經濟增長速度雖然下降,但是結構可能會有所優化。消費需求成為經濟增長的主體,意味著經濟增長將從投資推動轉變為消費推動,而消費推動則必惠及家電。
在新形勢下,只要企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新支點”,定能挖掘出發展下去的“新動力”。論壇上,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孫京巖特別分享了海爾在這方面的探索經驗。他提到了海爾目前的兩個轉變:第一,海爾正在由傳統的制造企業,向創客、平臺型企業轉變,從以不同的崗位和職級的員工定薪模式,向以投資驅動創業小微平臺模式轉變。第二,從提供單一產品向為用戶提供舒適智能的解決方案轉變。
此外,對于在“新常態”下,怎樣才能抓住智能化發展機遇,京東集團CMO藍曄分析稱,未來幾年,隨著傳感技術發展和物聯網接入協議的統一,將會出現各種各樣能夠接入互聯網的智能產品。在智能時代,不應逞個人英雄主義,孤軍奮戰可能會失去寶貴的機會。智能產業需要多股力量的合作和較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
“我認為,沒有一個行業,更沒有一個公司可以完全駕馭得了互聯網時代,一定要通過跨界合作才能實現共贏。”三星中國CE本部副總裁謝輝直截了當地說。
最后,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章榮中在分享“新常態”時期的企業發展思路時指出了根本性的問題。他認為,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家電產業真正要做的是把產品和技術做扎實,苦練內功,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用全球的標準去提升產品品質。“這才是企業能繼續發展下去的‘支點’。”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