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簡析之三:5項工程推進規劃“落地”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刊記者 李曾婷
為落實戰略規劃,實現長期制約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中國制造2025》提出,并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5項重大工程。
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
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是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
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
智能制造工程
在“互聯網+”時代,智能制造工程對家電業影響頗大,受到企業重點關注。智能制造工程的目標明確,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將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為加快智能制造工程,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進程,工業和信息化部于3月印發《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自2015年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6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專項項目,共有94家公司的相關項目入選,包括海爾、長虹、海信3家家電企業。
工業強基工程
工業基礎的強化,是制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關鍵。為此,《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業強基工程,推動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協同發展。工業強基工程提出,到2020年,工業強基專項項目將達到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家電產業等急需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的先進制造工藝得到推廣和應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80種標志性先進工藝得到推廣應用。
據了解,直流變頻控制器作為2014年工業強基工程重點方向,已有海信與美的中標。其中,海信的《家用電器直流變頻空調控制器的實施方案》已于今年初完成一期工程驗收。
綠色制造工程
為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綠色制造工程。該工程包括組織實施傳統制造業能效提升等專項技術改造,開展重大節能環保等技術產業化示范,實施重點區域、流域、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制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標準體系等內容。
按該工程的規劃,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和百家綠色示范園區,部分重化工行業能源資源消耗出現拐點,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建立。
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為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中國制造2025》提出高端裝備創新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包括組織實施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專項、重大工程,開發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提升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產業化瓶頸,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范,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搶占競爭制高點。
到2020年,上述領域將實現自主研制及應用;到2025年,自主知識產權高端裝備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基礎配套能力顯著增強,重要領域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為確保完成目標任務,除5項工程外,《中國制造2025》還提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完善中小微企業政策、進一步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健全組織實施機制8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