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冷靜和瘋狂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刊記者 陳莉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家電行業發生的兩件事讓筆者印象至深。一件是2015年10月28~29日,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在合肥召開。另一件是一年一度的“雙11”。兩件事,一個冷靜深入,一個浮躁瘋狂。在這個年末,兩件事情都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在這個經濟形勢還遠未見好轉的冬季,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的現場依然熱烈,參會人數依然如往屆一樣創下新高,現場拖堂依然嚴重,會議話題的焦點依然代表了整個行業的技術前沿……
在這個經濟形勢還遠未好轉的冬季,“雙11”的市場表現依然瘋狂。電商企業和生產企業每天捷報頻傳,景象一片繁榮。
2015年末發生的這兩件大事,剛好形象地描繪了中國家電業的現實情況。這個已經發展30多年的行業擁有它應該有的冷靜,整個行業對技術發展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時,這個極度市場化的行業也有著它的無奈,市場的不景氣、需求動力不足、供大于求、同質化嚴重等種種問題,都讓它在市場上的表現有著一絲“歇斯底里”的瘋狂??誰都知道,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雙11”即意味著降價,而一日喧囂之后,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市場的更加疲軟,而消費者對家電更低價格的期望值也會更加高漲。
也許現實本就應該如此。中國家電行業從來不缺“由大向強、升級轉型”的理想,然而,“市場不相信眼淚”,在現實境遇面前,我們總是希望能夠找到一條“中庸之道”,讓現實與理想兼顧。
歲末年初,我們仍然無法看到,明年的市場會有好轉的跡象。準備過幾年苦日子也成為共識。如果非要給苦日子加一個期限,“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六年”,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在苦日子里,我們會更偏向堅持理想還是更偏于向現實妥協?當浪潮退去,我們是有能力繼續在海洋更深處游泳、精耕細作,還是會在沙灘上擱淺?相信每個企業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2015年11月的最后一天,筆者在辦公室完成這篇稿子。此時的北京霧霾深重,指數一度爆表,窗外迷茫一片。“倉廩實而知禮節”。的確,如果當“生存下去”成為一道課題真真實實地擺在面前時,又有幾個能堅持最初的理想?但是,我們確信,在任何時候,堅持理想的人或企業都會存在,也許只是少數,他們終將帶來陰霾后的陽光。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