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塑產業鏈支撐轉型升級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用重塑產業鏈支撐轉型升級
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陳莉
---------------------------------------------------------------------------------------------
時光飛逝,轉眼2016年已經步入二月。當我們站在“十三五”的起點,去看五年之后,我們要在“十三五”期末成為家電強國的目標似乎也正在變得觸手可及。然而,中國家電業是一個體量非常龐大的行業,每個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和綜合水平參差不齊,當“互聯網+”“智能家電”“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各種嶄新的、跨界的概念紛至沓來,我們不可能把這一切全部融合在轉型升級當中,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也千差萬別。舉例來說,如海爾那樣大規模建設高端互聯網工廠的模式,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夠復制。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每個企業的路線必定各不相同。
那么,對于整個行業來說,轉型升級的核心在哪里?毫無疑問,是制造。家電業是以制造為基礎的產業,制造水平決定著整個產業的綜合水平。強調產品質量、提高制造效率、為用戶需求為核心改進制造流程,是每個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和出發點。但這里要強調的是,一定要結合每個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腳踏實地地提升自身的制造水平。
仍以海爾互聯工廠為例。為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實現個性化訂制,海爾實現了模塊化生產和全程可視化。但這一切都要以高水平的制造為基礎。試想,如果沒有相當高的制造水平,海爾如何實現將冰箱600多個零部件集成為23個模塊進行生產?又如何有底氣將整個制造環節變成“可視化”“透明化”?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如果還沒有相當的制造水平做基礎,我們就無法效仿海爾互聯工廠的做法,“一口吃個胖子”的結果必定是“消化不良”。相對來說,也許去學一學日本一些“小而美”制造企業的“工匠精神”更有實際意義。
大家都在談論“德國工業4.0”,都在談論“中國制造2025”,但對很多企業來說,這些都是“看起來很美”。“工業4.0”不可能一蹴而就,還沒有做到“3.0”就要做“4.0”一定是“此路不通”。踏踏實實走好有自己特色的升級之路,重塑有自己特色的產業鏈,企業才能穩步發展。
2016年3月9日至12日,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將在上海如期召開。10日下午,以“智造升級,重塑產業鏈”為主題的2016中國家電產業鏈大會將同期在上海浦東嘉里中心召開,正是為了探討以“制造”為核心的升級路徑,重塑不同企業場景的產業鏈,尋求切實有效的發展之路。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