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紹華:生產制造大管家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繁忙的生產線、落地的零件與裝配的產品、夜幕下燈火通亮的車間。在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西貝拉)里,除了生產制造部副部長梅紹華以外,很少有人能完整地參與到所有的生產活動中。
“2008年接手這項工作時,加西貝拉僅有3條生產線,如今已有9條生產線;當時僅有119個壓縮機型號在生產,到2015年已有1217種產品型號;從開始一年生產1683個批次產品,到2015年的6541個批次產品;從2008年780萬臺的產量,到2015年2400萬臺的產量。”作為生產的總調度??梅紹華,對加西貝拉的生產情況了然于胸。他這樣形容道:“我的腦袋里裝著1個數據庫,各種壓縮機的客戶和型號、不同生產線與零配件之間差別、各種零部件的產能等生產狀況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每臺壓縮機擁有70多個零件,1217種不同型號的壓縮機梅紹華都要清楚其主要零部件的構成。
1條生產線每小時有超過600臺壓縮機的產量,梅紹華要保證每條生產線的效率得到最大的發揮。
3個產區,每年超過2400萬的產量,都由梅紹華負責協調生產。
2個壓縮機型號間微小的差別,六大系列不同的生產地點,梅紹華都要仔細弄明白。
處在行業“旺季”時,連續加班超過70天,梅紹華足足瘦了8斤。
梅紹華最忙時1天打90余通電話,平均每5分鐘1通,最后聽力都受到影響。
上述不同尋常的數字,成就了梅紹華在協調生產過程中,創造8年不停產的記錄。這些繁復的數字直觀地表現了梅紹華身上鮮明的工匠精神。
企業產量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梅紹華也在不斷成長。促使他成長的恰恰是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次“絕處逢生”。談及每次能在“停產”邊緣,成功扭轉局面的情況時,梅紹華卻說是運氣使然。但這份運氣的背后,更多的是全身心的付出和努力,上天不會眷顧沒準備的人。“責任,讓生產線順利進行,保證不停產。”梅紹華說起讓他如此堅持的原因時說,“但要1人完成其他工廠3人才能完成的任務,調動整個工廠的生產,也得益于企業有著良好的氛圍,大家的執行力都非常強,有共同的目標??‘不停產,要效率’。進行生產調整時,每個人都無怨無悔地去執行。”
生產過程中,隨時都會發生緊急情況。梅紹華說:“有一次凌晨接到工廠的電話,得知生產用的零部件存量不足,我只好從市區駕車到另一個產區運零部件過去,保證生產線的正常運轉,最終凌晨3點才結束運送工作。”
在協調生產過程中,生產設備也是梅紹華需要注意的部分,如果設備發生故障,無法生產物料時,就需要他在不影響發貨的前提下進行協調,組織新的生產。梅紹華說:“每天為這些瑣碎的事情忙碌,為的就是不損失效率。”梅紹華每天的工作就是確保“不停產,要效率”這個目標的完成。
談起解決生產現場的問題時,被大家稱作“活電腦”的梅紹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產品的類別、事情的思路要有一個大體方向,這么多瑣事一個個去記肯定不行;電話溝通有時不一定準確,但只要一個信息有誤,就可能影響全局的安排。”所以梅紹華解決問題時更喜歡去現場,獲得最準確的信息。“每天都奔跑在生產一線,了解生產情況和滿足一線的要求,可以說是‘時刻緊繃著一根弦’。但解決問題后,還是有著強烈的自豪感。”
語速極快、思路靈敏、行動迅捷、身形瘦削,是《電器》記者對梅紹華的印象。這些正與他的工作息息相關,共同構成了梅紹華身上特有的工匠精神。“產品做得好,精品制造,肯定有市場。”正是這種對好產品的信心和高效率的工作狀態,造就了梅紹華不斷奔跑的工匠傳奇。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