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生活電器:打造極限品控體系,助力精品制造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曾經,中國消費者喜歡“海淘”日本的馬桶蓋、電飯煲。究其原因,是中低端產品充斥市場,優質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實際上,中國家電廠商在轉型升級的路上,早已將“精品制造”當作重點。美的IH電飯煲正是“精品制造”下的碩果。令人驚嘆的是,在起步時間短、技術積累稍顯薄弱的情況下,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終打造出符合用戶預期、可靠性極高的品質產品。
2016年12月21日,“加西貝拉杯尋訪中國家電業工匠精神”大型主題活動采訪小組來到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通過對用戶與品質管理部的走訪以及對整個團隊的采訪,才真正了解到,從國人去日本買電飯煲,到美的IH鼎釜電飯煲幾乎橫掃亞洲市場,其根基不僅在于領先的研發能力,更與其嚴苛的品質控制體系密不可分。
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
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就是要深入用戶群體,認真調查研究,將用戶痛點、需求集中起來,加以分析、綜合和解決,使之系統化,從而在“品控”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再將產品送至用戶手中。可以說,美的生活電器的“品控”基礎正是用戶體驗,所有的測試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
為此,美的陸續投入近2億元,建立了用戶體驗中心與測試實驗室。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用戶與品質管理部總監王俊經常會在這里,有時接待粉絲,有時與檢測機構、農業相關的院校等合作伙伴討論產品。對他而言,粉絲的意見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第一批適用產品的粉絲在佛山,出現問題后我們可以迅速到粉絲家中進行觀察。隨即擴展試用半徑,一般為40公里左右,然后是全國重點城市的粉絲試用。最后再是比較特殊的地域和城市進行使用,比如口味比較重的‘云貴川’地區,海拔比較高的青海、西藏以及海濱城市等。”王俊說,“導購員非常重要,他們會把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反饋給廠家。如果20個人進行體驗,其中10個人對‘小樣’不滿意,那么這款產品就不可能上市。”
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不滿意也不行。“美的整個團隊對細節的要求都近乎于苛刻,比如產品邊緣刮不刮手,盛飯的勺子有沒有異味等都要考慮。”一邊說,王俊一邊打開旁邊某“粗糧”品牌電飯煲,讓記者用手在邊緣劃過,刺痛感明顯,“匠心不是一句空話,就拿‘聞’為例,我們會把產品塑料部分剪碎,放進80℃的烘箱里面烘,1小時后7個人輪番再聞,聞完后所有人進行打分。”
話音未落,王俊自然的拿起電飯煲中的盛飯勺,用舌尖舔了幾下。“2014年,我來到美的生活電器,在‘品控’方面提出了‘五感’概念,看、聞、舔等五感已成為質檢員的日常工作。這個是與農業相關的院校合作的項目,這個實驗是測試各地的大米。”王俊一邊走一邊說,“研發部門做的事情,我們也要做。”開始像是“互相傷害”,可時間長了,研發部門與品控部門反倒達成一致,那就是對品質的追求。
巨大投入,只為成就精品
從用戶體驗中心,到測試實驗室,王俊如數家珍般地向走訪小組介紹起整個“品控”體系的運營以及與研發團隊的配合,其中包括從創意到落地、從粉絲試用到各地區使用情況調研、從手板到量產,整個團隊所默默做的一切。在測試實驗室,美的模擬出高原、高溫、高寒等極端環境,橫跨不同季節、區域來“折磨”電飯煲,甚至采用不同的電壓、水質、米種進行測試。王俊說:“且不說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天天試吃大米,每年投入的測試大米成本與水電費就達到1000萬元。”
一路上,采訪小組經過了老化實驗室、高壓高原實驗室、高寒實驗室、高低溫實驗室、降噪實驗室,其測試方法著實令人大開眼界。王俊指著煮沸水的IH電飯煲說:“在極限壽命測試上,整個實驗室已經超過兩年沒有斷過電,通過不斷地煮沸水,來測試產品的可靠性。”
當《電器》記者好奇地詢問為何用冰塊煮飯時,王俊這樣解釋說:“有的農村沒有自來水,在冬季,用戶很可能用河里的冰水煮飯,為了保障產品可靠運行,我們就模擬出這種極端環境進行測試實驗。”這樣的測試,也曾令研發部門“惱火”,因為用戶在這種極端環境中的使用概率微乎其微。但王俊不這樣認為。他說:“美的一年賣出1500萬臺電飯煲,占到市場的43%~45%,日本IH電飯煲大概只占1%的市場份額。這1500萬臺產品覆蓋‘中高低’端產品,用戶天南海北。如此高的銷量,就‘倒逼’美的必須保證產品的可靠性。”據他透露,美的高端IH電飯煲基本沒有被消費者投訴過。
探索測試方法,完善“品控”體系
回顧美的電飯煲發展歷史,王俊坦言,美的第一代電飯煲是跟三洋合作的,一些測試方法也借鑒了日本的,但不久以后美的就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比如說用電子鼻做標準、觀察顏色、測米飯的甜度、米飯的硬度等。”王俊說,“在實驗室我們通過人的五官去感觸,通過儀器量化,然后再進行打分。在參數和維度方面,美的已經形成了不少測試方法與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粉絲、用戶的運營,所得到的反饋,對美的來說非常寶貴。王俊表示,美的電飯煲從不閉門造車,開發每一款新品都會與主流品牌的產品進行對標。他舉例說:“我們用兩個‘玻璃片’夾起米飯對著光看,就能判斷米飯是熟的還是夾生。”
在王俊管轄下的“品控”部門,測試方法極端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比如說,測試涂層,需要重復“煮熟-倒掉”1000次以及128個小時(業內普遍低于100個小時)、鹽水煮沸、糯米加鹽水煮沸等試驗,以證明涂層沒有問題。“甚至涂料廠商推出新產品后都會找我們測試,美的的實驗室反倒成了他們的檢測部門。”王俊笑著說。
行萬里嘗百米,細節之處見功夫
組織粉絲體驗、聯合大學研發、邀請機構檢測、投入巨資建立實驗室與體驗中心,但凡實力雄厚的公司都可以做到。但要解決中國復雜的地域環境和上萬種大米,其難度可想而知。王俊說:“日本電飯煲只考慮當地的米種(種類很少),而我們的產品,需要保證在西藏都可以安全使用,并能煮出美味的米飯,但價格比日本電飯煲低很多。”
在王俊的引領下,采訪小組看到了美的建造的大米博物館,五常大米、小粘米、唐山大米等,種類之多,令人目不暇接。王俊說:“目前,我們已經測試了上千種大米。更重要的是,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會考慮放多少水、煮多久、偏硬還是偏軟、口感如何等屬性,再根據不同的電壓、海拔等環境,繪制出不同米種的最佳烹飪曲線,用戶可一鍵設置。這是個浩大的工程,研發和品控部門都在為之共同努力。如今,美的IH電飯煲已經可以根據全國不同米種、不同地區以及消費者的不同飲食習慣,進行軟件適配。”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對人員的管理同樣有著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為的就是向消費者負責。同時,王俊還鼓勵員工發明創新,運用更高效的檢測手段,比如人工與自動化結合的方法等。另外,美的事業部的評分制,也為員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在相互學、幫、趕、超的氛圍中,“品控”部門成為美的IH電飯煲的質量的守門員,也為橫掃亞洲市場的美的IH電飯煲打下夯實基礎。
更高的標準,造就更高的品質
只有更高的品控標準,才能造就更高的產品品質。“為了建立這樣的實驗室,美的陸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般中的小企業是難以達到的。目前,我們有3個實驗室,后續還會成立2個。甚至很多罕見的設備,都會在美的實驗室出現”王俊指著一臺高低溫測試設備說,“這臺測試設備,目前國內就華為和美的有。”
整個實驗室走下來,除了震撼,更令人心生敬畏。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打造的精品之路,恰好發生在在美的集團轉型升級之時,這并非巧合。從2011年開始,產值過1000億元的美的,毅然開始壯士斷腕般的改革之路。按照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3個主軸,美的關掉閑置的工廠,砍掉低毛利率和低單價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并在全球設立11個研發中心,投入30億元建全球創新中心。同時,美的開啟全球并購,大舉進軍智能制造領域。在美的三大戰略主軸中,產品領先則被放在效率驅動和全球經營之前,成為集團的重中之重。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出質量頂尖的IH電飯煲,也就不足為奇。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