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帶來的啟示:自主創新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日,兩則消息引發全球媒體的關注。一則是格力中標全球最大光伏空調項目,落地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世貿中心。另一則是格力超低溫制熱多聯機中標美國水牛城溫德姆(Wyndham)酒店項目。作為全球制冷行業中的領導者,格力在暖通領域技術上積淀深厚,目前已經有19項 “國際領先”的技術,近期中標的兩個項目應用的正是格力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光伏空調技術和三缸雙級變容壓縮機技術,再次給那些高價購買國外技術的企業上了生動的一課:自主創新的國際領先技術是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品牌是一家企業的無形資產,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展示自己形象的名片。曾幾何時,說起中國產品,似乎就是質次價低的代名詞,而如今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我國已經涌現出中國高鐵、華為、格力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在世界經濟乃至全球發展中顯示出新的力量。
不得不說,經過30多年持續快速增長,我國經濟發展條件和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優勢趨于弱化,經濟步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品牌建設是強國戰略任務,也是中國企業的共同責任。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提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那么,一個走向世界的品牌靠什么?格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靠自主創新!靠堅持自主創新!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如此的;對于中國制造來說,也是如此:自主創新,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核心要義!
與大多數中國家電企業一樣,格力電器最早的技術也是舶來品,2001年,格力電器赴日本購買多聯式空調技術,不料卻遭到了日本企業的堅決拒絕,并表示連散件也不賣給中國。這令格力意識到,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從那時候起,格力就確立了“自主創新”的長遠發展戰略。近年來,在董明珠的領導下,格力對科研投入上不封頂,每年的研發投入都高達數十億元,。
格力電器在自主技術創新方面的巨大投入,不僅給格力的技術人員創造了世界一流的科研環境,更重要的是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在極限低溫制冷、降噪、節能、智能、變頻等核心技術領域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申請專利35185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5157項。其自主研發的1赫茲低頻控制技術等19項核心技術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為格力成功轉型多元化,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在進軍國際的道路上,與其它企業采取跨國并購策略不同的是,格力更多的是堅持自主創新,向國際輸出自己的品牌,以優良的品質提升自主品牌的競爭力。
在國家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格力、等中國家電企業面對走出去的重任,面臨新的選擇,是選擇自主創新,還是選擇海外收購。對此,董明珠旗幟鮮明,正如她所說:“過去的中國制造一直在模仿,只要能生存,能賺錢就滿足了。但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思考企業能夠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我不反對到國外購買技術或談合作,但要看到中國企業的責任是成為真正的創造者,這就決定我們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自主研發是我們必須補足的一課!”董明珠堅持認為:“寧可慢,也要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掌控核心技術。作為一個制造業企業,要建立自己的信仰。中國最缺的是掌控核心技術,這就是我們要去做的。”
確實,沒有高瞻遠矚的思想,逐利而行,不是新時代中國制造業所應該做的。中國經濟要努力實現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對市場活力和潛力的激發,也是中國品牌孕育成長的巨大機遇,必須有更多與經濟發展成就相匹配的中國品牌能夠應運而生,必須用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贏得全球市場,走出國門,用自主創新的技術和品牌為中國贏得尊敬!在這方面,董明珠領導的格力是中國制造的杰出代表和榜樣。筆者相信,近期在美國市場所實現的跨越,僅僅是格力為代表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又一個起點。
路漫漫其修遠兮,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的源泉,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能夠像格力那樣, “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靠自主創新的國際領先技術成為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