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出口:2017年再創佳績,有望突破3000萬臺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5年,高保有量和長更新換代周期導致冰箱行業內需持續低迷。受此拖累,整個冰箱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與相對疲軟的內銷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冰箱出口市場從2013年開始,已經連續五年呈現增長狀態,特別是最近兩年,增幅都在兩位數左右。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冰箱出口量達到3027.1萬臺,同比增長12.7%。(見圖1)。
全球市場向好,冰箱表現優異
2017年,全球經濟普遍復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數據,全球3/4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都有所加快,是10年來最大范圍的增長提速。與經濟強勁增長相伴的,是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需求的上升,從而進一步帶動了進口需求的增加。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三大白電的出口規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冰箱更是此中翹楚,出口量增幅居所有白電之首。冰箱出口市場表現如此之好,主要原因除了全球經濟復蘇外,還有前期海外庫存消耗至較低水平,OEM經銷商急于在價格上漲前備貨,再則部分企業與美國沃爾瑪、英國Tesco、瑞典宜家等渠道合作更加深化,以及日系企業的沒落,中國冰箱出口迎來更多機會。
全球經濟增長也帶來了大范圍的需求增長。分洲別來看,中國冰箱對五大洲的冰箱出口量、出口額都表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更為難得的是,中國冰箱出口至各大洲的平均單價在2017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這是在近幾年中都極為少見的現象。
從規模來看,歐洲是目前中國冰箱出口規模最大的洲,出口量占了中國冰箱出口總量的近四成,出口額也占了超過32%的份額(見圖2)。2017年,歐洲經濟復蘇步伐加快,消費需求穩定增長,進出口增速提升,通脹率整體回升,就業形勢持續改善。雖然部分國家由于政治等因素有很多風險,但整體來說,中國冰箱出口歐洲的規模以及增幅都比較可觀。但是,中國出口歐洲的冰箱大多數是150L以下的產品,占了整個歐洲市場近4成份額。目前在歐洲,除了傳統家用冰箱外,一些小品類產品比如車載冰箱、酒柜等產品也頗有市場。
歐洲的冰箱需求相對簡單些,品種沒那么復雜,對中國企業來說是比較容易切入的市場。但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和土耳其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土耳其是歐洲地區的家電生產大國,地域運輸上有著天然優勢,在小容積產品上和中國企業是直接的競爭對手。以往中國生產的冰箱由于價格方面的優勢,競爭力遠高于土耳其的產品,但2017年人民幣升值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上漲,都導致中國冰箱出口優勢減弱,中國企業必須提高警惕。目前土耳其冰箱的產能還比較有限,短時間內不會出現訂單大規模轉移現象。
從出口增幅來看,對大洋洲冰箱出口增幅最高,超過20%。2017年澳大利亞失業率下降,移民人口的增長、首次置業新政帶來的自主購房增長,以及澳大利亞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的改變,都促進了冰箱消費的增長。另外,在2016年底伊萊克斯關閉位于悉尼以西250公里的奧蘭治工廠后,大洋洲區域已經沒有冰箱生產工廠,完全依賴于進口,而中國是大洋洲最大的冰箱進口國。
美國現利好,西班牙增速快
分國家來看,美國是中國冰箱出口量最大的國家,占據了近兩成的份額。受收入增長、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金融市場活躍以及溫和通脹的推動,2017年美國人消費繼續保持增長。此外,2017年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L)通過了一項新的安全標準,將家用冰箱和冷凍箱的碳氫制冷劑(如丙烷和異丁烯)的灌注量限制提高到了150克,而美國環保署也已要求將在2021年淘汰HFC-134a。這一切都給主要以R600a為冰箱主要制冷劑的中國冰箱產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利好。近幾年,美國經濟持續回暖,冰箱市場穩步提升,雖然三星、LG等企業受反傾銷影響已經開始在美國建設冰箱工廠,但其在品牌定位方面和中國出口的產品并不形成直接競爭關系,對中國冰箱出口影響不大。
出口前十名的國家中,出口規模增長最快的是西班牙(見圖3)。2017年西班牙經濟增速較好,失業率下降,房地產走穩,都拉動了家電的消費。而冰箱的更新換代出現放緩的趨勢,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亞洲品牌都抓住了機會切入西班牙市場。
集中度繼續提升,成本壓力大
隨著主流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和深耕,冰箱產品的出口集中度不斷提升,TOP10企業集中度從2013年的58.1%提升到2017年的64.7%,增長了6.6個百分點(見圖4)。其中,奧馬和美的助力頗大。近幾年,美的借助收購東芝的機會在亞洲區域大力拓展,已經取得一些成效。另外,美的還通過給松下、美國FRIGIDAIRE、瑞典宜家以及屈臣氏旗下FORTRESS等品牌代工,快速拓展了出口市場。奧馬則利用在歐洲市場的優勢繼續深耕市場,特別是通過深化與歐洲各大代理以及零售渠道合作,鞏固并提升了在歐洲的市場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從2016年開始,奧馬和B2C零售商OTTO Group合作,提升了其在德國的市場份額。
2017年中國冰箱出口成績看起來相當靚麗,但對于企業來講,這一年過得并不是那么輕松,包括壓縮機、發泡料、塑料等原材料都不斷提價,導致冰箱成本同比增長12%~18%,另外,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也讓企業的利潤大大縮減,甚至部分企業可能存在虧損,特別是如果在年初沒有做套匯保值或者對沖等措施的企業。受上述原因影響,部分冰箱企業在2017年已經跟采購商漲了三次價。這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是比較艱難的博弈。
“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
冰箱出口市場中的一股暖流值得中國企業關注,那就是“一帶一路”。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的貿易越來越緊密,中國企業紛紛借助“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為其產品出口開拓新的市場空間。“一帶一路”涵蓋亞太、歐亞、中東、非洲等地區,包括65個國家,大多數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對冰箱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中國冰箱出口“一帶一路”區域的總量為601.9萬臺,雖然只占全國冰箱出口的18%,但同比增長高達15.1%,比非“一帶一路”區域的增速高2個百分點,出口額增幅更是高達26.9%,遠超非“一帶一路”增速的15.9%。
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區域不僅冰箱出口規模快速發展,出口單價表現也遠好于非“一帶一路”區域。2017年1~11月,“一帶一路”區域冰箱平均單價為136.4美元,平均比非“一帶一路”區域高出18.7美元。從近兩年單價變化來看,“一帶一路”區域單價同比增長10.2%,其表現也優于非“一帶一路”區域的2.5%(見圖5)。在原材料上漲、匯率波動造成出口收益并不是特別理想的情況下,“一帶一路”區域相對較優的量價表現就成為了企業關注的焦點。但中國冰箱出口企業需要警惕的是,“一帶一路”區域中的東南亞地區產能增加較快,如印度、泰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
近年來,隨著制造業向東南亞等更低成本的新興市場轉移,以低端、OEM為主的中國冰箱出口市場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借助 “一帶一路”建設的契機,更多的中國企業或通過并購、新建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等措施逐步擴大在海外的布局,擴大中國家電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入,中國冰箱或形成東南亞低端代工制造,中國本土中高端自主品牌為主的新“一帶一路”產業鏈。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