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日|專利數量從5到98406,格力做對了什么?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為了在世界范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的法律環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今年的知識產權日主題為“知識產權與青年:銳意創新,建設未來”,以慶祝青年主導的創新和創造力。
從年產窗機不過2 萬臺、專利數量僅5件的空調小廠起步,發展成為產業覆蓋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兩大領域、擁有98272項國內外專利的全球型工業集團——格力31 年的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格力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
沒有技術,就直不起腰來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是一個企業乃至國家提高核心競爭力戰略資源。翻開格力知識產權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個片段可以看見:格力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格力人的創新成長史,一代代格力人在不同時期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匯聚起格力不斷向上的力量。
格力電器成立初期,主要依靠組裝生產家用空調,1991年專利總量僅為5件。2001 年,格力到日本三菱洽談技術轉讓,卻遭到了對方的嚴詞拒絕:“我們花了16 年時間,才有今天的成果,怎么能就此轉讓給你呢?況且我們還要靠這一產品開拓中國市場。”
(圖為格力成立初期,年產僅2萬臺窗機的生產線)
格力的遭遇并非個例。隨著中國制造的規模不斷壯大,一個“卡脖子”問題也愈加突出: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中國制造的市場競爭力主要依賴低成本、低價位,技術空心化的問題逐漸暴露。怎么辦?
買不來,自己硬著頭皮干!回國后,格力立即組織技術攻關小組,僅僅依靠一套從日本帶回來的樣機和產品說明書,開始了向變頻多聯技術攻關的歷程。2002 年底,中國第一臺數碼多聯式中央空調在格力誕生,標志著中國企業打破了日本對多聯式中央空調核心技術的壟斷。
“沒有技術,就直不起腰來”格力上下由此深化了一個共識:沒有核心技術,企業就沒有持續進步的力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中擁有優勢,才能不斷引領行業發展和創造美好生活,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2010 年,格力對外發布“掌握核心科技”的品牌口號,立志成為掌握核心科技的“先行者”;2015年,格力電器又扛起“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大旗,向全球消費者講述一個“中國造”的全新故事。
(圖為2001年,格力電器(巴西)有限公司正式竣工投產,標志著格力的國際化歷程邁出了重大的步伐)
目前,格力已擁有技術研發人員近1.6 萬人,申請國內外專利98406項,發明授權連續5年進入全國前十,擁有34 項“國際領先”技術,產品遠銷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層出不窮的技術創新背后,是格力電器持續多年來對技術研發大力投入的結果,這也離不開一批又一批科技創新人才的持續發力。
9萬余件專利,90%由青年發明人提出
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在格力9萬余件專利中,90%由青年發明人提出,在格力高層管理干部隊伍和骨干人才隊伍中,也不乏有80后、90后的身影。格力青年們擁有超乎想象的潛力無限的智慧和創造力。
格力電器科技進步獎1997年啟動,至今已經開展了19屆,單項獎金高達120 萬。獲2021屆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獵手系列空氣凈化器開發項目”團隊,研發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0 歲。
團隊成員勞承云回憶道:“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從大年初二開始,公司科技大樓二樓的燈一直沒有滅過。”——格力不僅要開發口罩機、體溫槍模具助力防疫物資生產,還要研發出能夠消滅新冠病毒的“獵手”系列空氣凈化器。
在這群年輕人的努力下,原本8-12個月的產品開發周期大大縮短,僅用55天,格力“獵手”空氣凈化器問世。——經武漢專業醫院實地測試、權威實驗室檢測,可以殺滅空氣中99%以上新型冠狀病毒。心懷家國、心系社會,這是格力電器不斷超越自我的動力來源,也是當代格力青年的精神寫照。
當前,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建設知識產權強國,重點在于人才儲備。
(圖為格力電器大學生入職-董總見面會)
據悉,格力電器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形成一套“選、育、用、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為每一位員工提供能夠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讓每一位人才的潛能都能夠在格力的舞臺上得到展現。
以自主人才培養為基礎,格力還積極聯動高校及研究機構,打通產、學、研“技術+人才”創新鏈條。此前,格力電器就與澳門大學共同創辦“澳大-格力聯合實驗室”,為澳門學子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實習平臺,在合作交流中尋求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人才創新基地。
研發經費按需投入,不設上限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格局正在發生深刻演變。亞洲地區科技創新實力快速提升,成為全球創新和知識產權產出的高地,也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有5個亞洲經濟體進入全球前15位。其中,中國上升至12位,位居中等經濟體之首。
我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力圖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而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金字塔的頂端產業,其發展必將成為傳統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
作為中國制造業的領軍者,格力的事業也已進入由“電器”向“電氣”的新發展階段:論文成果、發明專利、技術成果等科技產出持續增長,整體科技實力不斷增強。
為此,格力專門發布了一項最高標準的企業制度:“研發經費按需投入,不設上限”。相關資料顯示,即使受疫情的影響,格力2020年的研發費用仍保持在60余億的高位,通過向技術發起沖鋒,格力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圖為工博會現場展出的格力機器人視覺無序分揀解決方案)
2013 年,格力開始進軍智能裝備領域,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經過近10年的努力,如今格力的智能裝備產品豐富,包括數控機床、機器人、物流倉儲、工廠自動化等四大產品領域,已取得兩項國際領先技術,攻破了機器人、數控機床等領域的三大關鍵核心技術,大幅提升了同行業產品的競爭力,確立了行業領跑者的優勢地位。
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格力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企,具備了向知識產權強企邁進的堅實基礎。“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格力的青年人正在利用他們的干勁和才智、好奇心和創造力,加緊應對創新挑戰,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