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領域曾經被外資“卡脖子”,是什么力量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3年金秋來到之際,中國科技領域正因華為Mate60手機上市突破美國封鎖而引發熱潮。半導體行業的“卡脖子”難題終是向前邁出了重大一步。
不知在互聯網的記憶中,可還記得曾經在大型中央空調領域,中國是如何被“卡脖子”,又如何突破外資品牌的重圍,走到今天以“技術領先”的姿態,成為引領全球暖通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核心科技持續突破,大型中央空調領域不再“卡脖子”
多年前,當中國家用空調市場進入技術淘汰賽,中國中央空調市場依舊是外資品牌占據絕對優勢。
以2010年的離心機市場為例,彼時約克、特靈、麥克維爾、開利四大外資品牌,幾乎占據中國離心機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離心機這一中央空調技術尖端領域,四大外資品牌無論是技術還是份額上都占據絕對壟斷地位。
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的大型中央空調技術領域在被國外“卡脖子”。
但中國品牌沒有“安于現狀”,而是不斷通過技術研發實現眾多技術壁壘的關鍵突破。
以格力電器在大型中央空調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為例,2005年世界上第一臺自主研制的低溫熱泵機組在格力誕生,被鑒定為“國際領先”;2008年,“世界首臺”高效離心式冷水機組在格力問世,成功攻破了多個中央空調的技術壁壘,該成果同樣被鑒定為“國際領先”;2011年,格力成功研發出全球首臺雙級高效永磁同步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比普通離心式冷水機組節能40%,機組效率提升65%以上;2014年,格力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制冷壓縮機及冷水機組被鑒定為“國際領先”;2020年,格力“大容量高效離心式空調設備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在這一條清晰的技術發展時間線上,我們只簡單列舉了格力在離心機等大型中央空調領域其中幾項關鍵技術的研發成果,但已足夠展示出中國企業憑借核心技術突破外資技術壁壘,解決“卡脖子”難題的戰略路徑。
在格力等中國品牌持續不斷的技術突破中,自2010年開始,傳統的四大外資品牌對我國大型中央空調設備市場的壟斷被徹底打破,格力等中國品牌市場份額逐年增長,不僅這一領域的“卡脖子”已成歷史,以格力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已經全面成長為大型暖通設備領域的排頭兵。
在格力披露的2023年半年報中,格力中央空調以行業第一的身份領跑市場,是2023 年上半年中央空調市場規模唯一突破 100 億元的品牌。
核心技術再獲認可,行業需要堅持“技術為先”
出色成績公布的同時,核心技術也獲得認可。2023年10月,廣東省公布了2023年廣東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格力電器《磁懸浮制冷壓縮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科技進步一等獎,《大型高效變頻冰蓄冷雙工況離心機組研制及在綜合智慧能源中的應用》和《高大空間用高效直接制冷式空調機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項成果,均為大型暖通設備領域的領先技術,沒有任何噱頭,貨真價實的核心科技不僅進一步引領這一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更通過新技術成果實現為人類提供美好生活的效果。
在突破技術壁壘上,以獲得一等獎的《磁懸浮制冷壓縮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為例,業界周知,離心機是大型建筑的核心空調設備和最大能耗終端,在雙碳成為國家戰略的的背景下,其節能性至關重要。而磁懸浮壓縮機作為離心機的動力源,可大幅提升能效,是制冷行業最尖端的技術。此前,國外僅一家企業能夠供應450冷噸以下小冷量磁懸浮壓縮機,遠不能滿足大型建筑的需求,且對中國進行嚴密技術封鎖。而格力自主研發出的1300冷噸磁懸浮壓縮機,則首次在全球首次實現了50~1300冷噸大、中、小冷量磁懸浮壓縮機的產業化。這一技術項目的成功,不但打破了國際壟斷并且實現了大幅度超越。
事實上,突破技術封鎖的重大價值并不止于讓企業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是可以通過核心科技的迭代,持續為國家與社會做出貢獻。以格力此次獲獎的《高大空間用高效直接制冷式空調機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為例,在我國正處于機場、高鐵、地鐵場站等大型基建項目飛速建設時期,高大空間建筑面積增長快,但目前此類建筑的傳統空調系統方案能耗巨大。而格力研發出高大空間用直接制冷式空調機組,僅地鐵空調系統能好就較常規系統能耗降低53.3%,應用到多種高大空間建筑中,將為全社會的節能做出重大貢獻。
目前,格力中央空調服務于全球10萬余項工程,包括國內22個大型機場、130多個大型鐵路樞紐,37個城市、120多條地鐵線路及多個大型數據中心、電信運營商5G采集項目。
中國完全自主研發的大型中央空調設備,再也無需擔憂“卡脖子”的擔憂,取而代之的,則是希望中央空調領域的各個企業不要裹足不前,而是能夠堅持以科技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減少噱頭式的概念營銷,讓核心技術支撐中國制造,成為全球市場的引領者。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