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換新需求,打通堵點,家電企業發力以舊換新“全鏈條”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4年,家電行業熱度最高的關鍵詞當屬以舊換新。隨著新一輪以舊換新全面開啟,家電企業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陸續“放出大招”,從以舊換新促銷費活動、回收以及處理等各環節全力推進,換新市場快速升溫,成為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
以好產品、好服務、高補貼,提高消費者換新意愿
在國內家電市場步入存量化時代的當下,更新換代成為消費需求的“主航道”。因此,在以舊換新中,如何提高消費者換新意愿是關鍵。
《電器》記者在“618”年中大促期間走訪家電賣場時發現,“以舊換新”字樣隨處可見,而且促銷員在介紹產品時都會重點介紹以舊換新活動規則和補貼政策。通過促銷員的介紹得知,除政府補貼外,企業和渠道也推出了補貼,加碼以舊換新,讓利消費者。
據《電器》記者了解,海爾、美的、格力、長虹、TCL、海信等主流家電企業均開展了以舊換新活動,通過各種方式激活換新,在全國范圍內得到熱烈響應。
與此前不同,在新一輪以舊換新行動中,消費者不再只是追求“有沒有”,而是更加注重“好不好”“優不優”,比如更智能、更綠色、更舒適、更安全。
因此,各企業都拿出了看家本領,通過好產品、好服務打動消費者,激活更新換代的消費需求。例如,海爾通過升級更好的服務和權益,為用戶升級煥新方案;推出系列智慧科技新產品、新場景,為用戶打造美好生活;通過貫穿換新全流程的好服務,為用戶帶來全新體驗。海爾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始終認為用戶作為以舊換新的主體,是推動家電換新落地的核心動力。正是用戶多變的需求,促使企業在這條賽道上加速前行,以不斷迭代的科技新品去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同樣以用戶為中心去推動以舊換新的還有長虹,其從源頭解決用戶痛點,以新技術、新功能、新應用、新服務等激發用戶愿意換。比如為解決看電視難的問題,推出長虹一體機臻鏡智能電視,實現屏幕左直播,右點播交互,操控極簡看直播電視;為解決空調能耗問題,長虹空調推出“巨能省”柜機,能效比高達5.0,遠超國家能效1級標準。
出臺補貼政策,也是各企業在此輪以舊換新行動中的重要舉措。據《電器》記者了解,自今年以舊換新政策出臺后,主流品牌陸續推出了企業補貼規則,且都能與當地補貼政策疊加使用。其中,格力電器投入30億元資金,啟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活動;美的集團宣布擬投入80億元,大力推動全品牌、全品類產品的以舊換新;海爾發布《關于以舊換新再升級的通知》,宣布政企雙補貼最高至20%,單臺產品最高補貼至2000元;TCL也加大了換新補貼金額,并通過舊機估值和廠家讓利雙重補貼政策回饋全國消費者;海信投入以舊換新消費補貼,且補貼總預算不設上限;長虹對已出臺實施方案的地區結合政策加大促銷力度,對未出臺實施方案區域聯合渠道實施企業補貼,調動消費者購買意愿,擴大銷量。
當前,家電品牌參與以舊換新行動的品類范圍較廣,但各有不同。其中,美的全品牌、全品類參與以舊換新,并可以跨品類換新,且以任意品牌的舊家電產品換購美的產品的消費者,均可參與舊機折舊及新機補貼優惠活動;海爾以舊換新行動覆蓋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等全品類千款綠色智能家電;海信補貼范圍覆蓋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廚電總計約300個型號,消費者可以憑借任意品牌的舊家電,享受換新補貼;TCL以舊換新行動全面覆蓋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門鎖五大品類;長虹圍繞“綠色節能、智能家居、技術升級”優選241款產品,參與以舊換新。
從上半年市場表現來看,激活消費換新仍面臨挑戰待解決。TCL有關負責人總結出五方面挑戰。第一,換新補貼金額太少;第二,換新產品普遍存在過時問題;第三,換新服務不到位,許多消費者在換新過程中,往往會因搬運問題而放棄大家電的換新;第四,全國許多偏遠地區無法找到換新網點;第五,換新家電品類不齊全,導致消費者持有舊家電卻無法換新。
對此,某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尚未出臺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僅有部分省市單獨推出了補貼政策,且多數設置了較高門檻,基本上是一二線品牌和知名連鎖賣場才能進入名錄,大量的縣鎮個體商戶被排除在補貼政策外。同時,不少消費者存在感覺麻煩、沒有實際體驗到成效、只要能用就不愿意換新或改造的想法,并對舊家電帶來的危害切身體會不深刻,從而換新意愿不強烈。所以企業在開展以舊換新活動時,還需要進行市場教育和知識普及。
加速構建“互聯網+回收”體系,打通“靜脈循環”堵點
換新,自然涉及去舊。此前,家電以舊換新一直面臨一個難題——舊家電回收難,換下來的舊家電該何去何從?在各方精準發力以舊換新之下,確保廢舊家電回收環節進一步暢通愈發重要。目前,主流家電企業都開始探索自建回收產業鏈體系,破解回收難題。
隨著科技互聯網發展,建設線上回收平臺成為打通“靜脈循環”堵點的關鍵所在,為此,主流家電企業都在加速構建“互聯網+回收”體系,通過線上回收平臺連接萬家企業與廣大消費者。
例如,美的創新搭建了“互聯網+”舊產品回收體系,依托其物流布局優勢,通過線上平臺,線下“美云銷+”體系7.6萬零售終端,以及15萬名服務工程師,以回收為切入點,打通從拆解到廢料資源化的整個鏈條。目前,美的回收服務網絡已覆蓋所有省份地區。在美的回收體系的加持下,用戶可通過線下經銷商門店實現舊家電回收和以舊換新。
長虹持續完善“互聯網+回收體系+物資歸集平臺+家電拆解中心”的綠色回收產業鏈體系,打通廢舊家電回收“靜脈循環”堵點;積極參與各地循環回收體系建設,目前已啟動與綿陽、遂寧、樂山等地商務部門的對接工作,并與成都市金堂縣政府就新基地建設的洽談已取得實質進展。
“海鯨綠色回收”是海爾智家開展的“互聯網+回收”創新模式之一。依托近3.2萬家線下門店、10萬余名服務人員,海爾智家創新“五網融合”回收模式,在營銷網、服務網、物流網、渠道網的基礎上,搭建了第五張網,即家電回收網絡,覆蓋全國2800多個區縣,可觸達每一個小區和村莊。
據《電器》記者了解,當前部分企業回收的家電品類主要以大家電為主,但不局限于自己的品牌。當前自建回收渠道的主要是大品牌,更多的家電企業還是通過和專業的回收企業或者渠道商合作,完成回收環節。
然而,舊家電回收仍存在不少堵點。
首先是回收時間。家電行業拆舊機、裝新機需要分兩步完成,消費者要分別對接回收和安裝人員,最快也要幾天才能完成家電換新。對此,長虹有關負責人建議:“整合打通服務鏈路,提供‘新機送達、舊機回收’的一站式服務,暢通以舊換新的循環流程。”
其次是回收價格。當前,因為廢舊家電涉及的品類繁多、品牌龐雜,消費者的使用年限不一,設備狀態也不同,回收時怎么折舊,價值如何估算,很難實現專業化、標準化。記者在多個回收平臺上查詢發現,多數家電產品的回收按品類定價,不論使用多久、什么品牌以及產品型號,基本都是相同價格。對于回收價格問題,美的的解決方式是引入第三方回收商,給回收商提供更多激勵,相對回收價格也會較高,消費者能得到更極致的價格優惠。
實際上,自2022年起,國家就啟動了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目前已經開展了兩批。其中,第一批參與行動的企業包括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共申報“四機”(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空調)規范回收目標近1700萬臺,基本完成了目標任務;第二批參與行動的企業共有海爾、格力、TCL、美的、長虹、海信、志高、新飛8家,申報廢舊家電目標回收總量超過2000萬臺。
據海爾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至今,海爾已經連續兩年參與家電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并超額完成回收目標,通過全渠道回收廢舊家電千萬余臺,位居行業第一。
同樣連續兩年參與行動的美的,2023年完成了310萬臺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理。2024年第一季度,美的又通過覆蓋中國區縣及重點鄉鎮級市場的綠色回收網絡,實現綠色回收量93萬臺(套)。
自建循環工廠,廢舊電器拆解再利用提速
廢舊家電的最終歸宿——拆解處理和再利用,同樣是以舊換新全產鏈路中重要的一環。當前,家電企業處理和拆解廢舊家電的主要方式有自建工廠拆解處理,以及與專業的拆解企業合作兩種。
其中,海爾、格力、長虹、TCL等企業均擁有拆解處理工廠,完成了全產業鏈布局,可以將拆解物進行有效再利用,變廢為寶。
作為行業首個再循環互聯工廠,海爾綠色再循環(萊西)產業園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現已具備年拆解廢舊家電200萬臺、再生循環新材料3萬噸的能力。據海爾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拆解、清洗、分選等流程,可產出泡棉、銅、鋁、塑料以及鐵等多種產物,并以全新的形態重新進入產業鏈;鐵、鋁等拆解后的再生材料,被端到端處置給鋼廠、鋁廠等,重新融化冶煉;對于塑料類,先通過再生塑料清洗分選線分選,再經過高品質循環新材料造粒線按照不同配方制作,做成可以再使用的定制化改性塑料,純度高達99.9%,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日化等領域。
6月29日,海爾綠色再循環(公安)產業園啟動開工建設。這一再循環互聯工廠正式運營后,預計可實現廢舊家電年拆解200萬臺,循環新材料年再生10萬噸。
在電子廢棄物管理方面,格力自主提出“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回收”的循環發展模式,保證全產業鏈的綠色高效。自2010年起,格力電器相繼在長沙、鄭州、石家莊、蕪湖、天津和珠海建立6個再生資源基地,主要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等回收處理,以及廢舊線路板、廢舊塑料深加工資源化業務。
截至2023年底,珠海格力綠色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已累計處理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超5664萬臺(套)。同時,該公司能夠實現廢舊家電“回收—拆解—再利用”全鏈路溯源管理和資源循環利用,根據客戶廢舊電器處置需求,量身定制回收和處置方案。據格力有關負責人介紹,格力回收的廢舊家電經專業處理工藝,可對“銅、鋁、鐵、塑料”進行精準分選、分類和回收利用,并分別交由終端客戶再利用,實現價值最大化。
長虹在拆解處理上也積累了許多經驗。長虹控股集團旗下長虹格潤已形成了以廢舊鋰電池綜合利用為中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綜合利用、危險廢物綜合處置為支點的“一體兩翼”產業布局,成為中國西部最大廢舊鋰電池、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拆解綜合利用資源再生企業。目前,長虹格潤在全國范圍內已建成上千個回收網點,年回收廢舊電器電子超過200萬臺,已經累計拆解處理2040萬臺,實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
此外,通過多年的項目實踐探索,長虹格潤重點突破廢電路板、熒光燈等為特色的危廢無害化處置技術;廢舊塑料改性、典型電子廢棄物(顯示屏、線路板)稀貴金屬提取、鋰電池濕法回收等電子固體廢棄物深度資源化技術。
除此之外,不少拆解環節的家電企業采取與拆解企業合作的方式,進行相關部署。以美的為例,美的目前與綠色拆解代表企業“強強聯合”,確保美的各運營中心合作拆解企業100%覆蓋,進一步完善了包含回收、處理、再利用的全鏈條數字化體系,助力打造高效回收服務,推進家電消費“內循環”,為推行“雙碳”理念做出自身貢獻。
不過,從長遠來看,回收和處理這兩個環節的銜接還需進一步打通。當前,國內每年有超過2億臺家電報廢,但進入正規拆解企業的廢舊家電只有8000多萬臺,還有20%~30%的廢舊產品進入二手流通環節。
家電以舊換新的鏈條很長,上下游涉及家電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消費者、回收平臺、回收商和拆解處置公司等,鏈接是否完整,直接影響著以舊換新的效果。相信隨著家電企業的持續發力,“去舊更容易、換新更愿意”的家電以舊換新全產業鏈體系將越來越完善。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李曾婷,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