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規模破2億臺!中國家用空調產業過上好日子了嗎?(三)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上接“產銷規模破2億臺!中國家用空調產業過上好日子了嗎?(二)”
新冷年壓力山大,但長期依舊有空間
從數據上看,無論內銷還是海外市場,現階段空調需求都進入高增長之后的調整期。
多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家用空調內銷排產從2026冷年第一個月開始就大幅下滑,并且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2025年末(見圖7)。同時,中國家用空調出口排產也早在2025年 4 月就從連續 20 個月的高增長轉為連續數月的大幅下滑(見圖8)。
這一現象的出現,一方面,由于上個冷年同期的高基數效應,2025 冷年,在以舊換新政策和市場需求集中釋放的推動下,中國家用空調產銷規模實現大幅增長,使得 2026 冷年的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另一方面,終端需求在經歷了連續的高溫天氣、以舊換新政策刺激和低價競爭后,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透支。消費者在短期內集中購買空調,導致市場需求在一定時期內提前釋放,后續增長乏力。
在內銷層面,隨著以舊換新政策進入尾聲,各地補貼政策逐漸收緊,從普惠制轉向搶券或短暫發放階段。這意味著中國家用空調市場的需求將逐漸回歸理性,企業依靠政策紅利和低價競爭拉動需求的模式將難以為繼。在海外市場,階段性地去庫存也讓出口面臨壓力。在這種情況下,2026 冷年中國空調產業的整體規模很難再實現大幅增長,企業需要做好應對壓力的準備。
內銷市場也并非完全沒有好消息。當前,中國家用空調內銷市場的渠道庫存處于正常水平,這為后續排產出貨保持規模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此外,今年東北等地的異常高溫天氣,使得當地消費者對空調的需求迅速增加,為空調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更重要的是,經過過去一年多時間的以舊換新政策宣傳和市場教育,消費者對新品空調的創新功能認知有了顯著提升,內銷換新的理念也得到升級。消費者不再僅僅滿足于空調的基本制冷和制熱功能,而是更加關注空調的健康、智能、節能等創新功能。這為企業回歸理性競爭、通過產品創新挖掘市場需求創造了條件。
對于空調企業來說,只有以差異化的科技創新和戰略布局去贏得市場結構性調整的機遇,才是個中關鍵。
在技術創新方面,生命健康、AI大模型等科技屬性正成為空調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智能化需求的不斷提升,這些具備科技屬性的新產品有望成為空調市場結構性升級中新的增長點。
部分新興品牌也看到了空調市場的結構性機會,試圖通過技術創新切入市場。例如,追覓正計劃在科技領域的生態化延伸,為空調產品注入新的設計思維和創新活力;又比如,黃輝這樣的大師掌舵研發的美博空調,以及鴻蒙智選首個空調品牌MEIPONT。這些新興品牌在空調產業后國補時期的加入,將進一步推動空調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讓行業在首次突破產銷2億臺規模大關之后,有了更上層樓的競爭動力。
在新冷年,空調企業面臨需求回調、政策退出、競爭加劇以及上年數據基數高等多重壓力,出現產銷規模下滑在所難免。對于空調企業來說,如何在壓力與機遇并存的環境中找到平衡,將是決定未來發展的關鍵。若只是滿足于當前靠低價換來的規模增長,無異于“飲鴆止渴”。
無論國內市場消費理念科技化升級,還是海外市場對中國品牌的認同提高,在全球高溫天氣將越來越嚴重的預期下,空調作為拯救人類生活之所在,將長期擁有著龐大的市場空間。筆者希望中國空調企業,挺過需求回調期,待到“山花爛漫時”依然能有著健康的生命力。
那才是,真正過上的“好日子”。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