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冰箱:回歸產品本質,做好食品管理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近年來,冰箱產業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市場始終不溫不火。入局企業在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推動下,推出的新產品在結構和功能上均做出不同調整。其中,構建智慧家庭生態,加碼智能冰箱成為大多數企業的選擇。
作為“新物種”的智能冰箱,不僅具備遠程操控、食材管理/追溯、菜譜推薦、一鍵下單、影音娛樂、人機交互等諸多功能,也被行業人士看成智慧家庭的入口之一。
此外,通過構建生鮮食品平臺,嘗試“硬件+內容”的營銷模式,也成為冰箱行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探索。但是在中國尚未成型的智能家居環境下,冰箱的這些“智能”功能真的好用嗎?對企業而言,做好智能冰箱又有哪些難點?
尋求突破,多企業布局智能冰箱
2016年,受到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斷增加、終端市場趨于飽和等因素影響,國內冰箱市場最終以負增長收盤。步入2017年,國內冰箱行業依然面臨多重壓力,包括房地產調控加碼、能效標準升級、技術更迭頻繁等,形勢依舊嚴峻。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冰箱行業整體零售額下降1.2%。
雖然傳統冰箱市場表現平平,但智能冰箱作為家庭社交中心廚房重要的成員,擔負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智能冰箱領域正在成為海爾、美的、美菱、容聲等老牌冰箱企業,阿里、京東、云米等互聯網企業,蘇寧、國美等渠道商關注的重點。云米科技冰箱公司總經理王朝陽表示,傳統家電行業到了轉型期。“從本質上講現在的家電同二三十年前的家電沒有太大的區別,家電如何和移動互聯網、用戶的生活去結合起來是業內需要思考的問題”。他解釋說,“智能冰箱并非單純的加一個Pad,首先要做到產品本身的智能,比如說無需人為干預,自動識別并調整相應的制冷模式。其次,是交互模式,用語音或者更便捷的方式,來解放人的雙手。最后,則是物物聯動,做到真正的智能家居。”
談及智能冰箱,美的與海爾是業內當之無愧的先行軍。短短幾年時間,從定義為“智能冰箱”的1.0時代,到定義為“互聯網冰箱”的2.0時代,再到如今的海爾已經將智能冰箱定義為“機器人冰箱”的3.0時代,智能冰箱在產品本身和企業類型方面都呈現出點到面的跨越式發展。
以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為例,目前已經吸引了600多家第三方資源,如中糧、網易娛樂、易果生鮮、喜馬拉雅電臺等,搭建起全方位的健康美食云平臺。
美的智能冰箱更聚焦在智慧生活方式上,尤其是聯合國家保鮮中心,目前已獲取上千種食材的權威保鮮數據,猶如膳食健康顧問一般照顧用戶的飲食健康。
在排頭兵的帶領下,智能冰箱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中怡康數據顯示,智能冰箱2017年上半年零售額為32.7億元,同比增長68.5%,占比達到18.4%。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鐘明博士認為,人工智能正走向第三次發展高潮,對于處在轉型升級階段的家電企業來說,是一劑強心劑。他強調,基于深度學習方式的人工智能技術,為智能冰箱“懂你”提供了可能,使其有望成為推動家電產業持續升級的戰略核心。尤其是以CHiQ為代表的產品,因配備了智能冷量分配技術和ETC智能識別技術,而成為智能冰箱領域的佼佼者。
賦能冰箱,要做智慧家庭的中心
作為智能冰箱的上游企業,綠聯軟件董事長李波認為,消費者在廚房、餐廳占用了較多的 閑暇時間,而冰箱是互聯網時代少數未被占領的入口之一,加之該場景下存在關于食材、菜譜、外賣、影音、信息等需求,所以,能夠實現上述功能的帶屏冰箱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實際上,冰箱企業已經推出具備這些功能的產品,也為冰箱成為智慧家庭中心打下了基礎。據海信冰箱有關負責人介紹,海信智能5.0冰箱的語音識別技術,使它成為一臺真正能夠交流的冰箱。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說,海信智能5.0冰箱利用雷達微波的技術及多普勒效應,可以感知到人或物體的運動方向,進而讓冰箱執行相應的動作,是一臺能夠感知距離的冰箱。
同時,海信智能5.0冰箱還具有一鍵設置冰箱各間室溫度和模式的功能,DBD凈化養鮮衛士和三制冷循環系統,達到保濕、除菌、凈味功能。在他看來,安全、健康還是冰箱的核心。
在布局智慧家庭中心上,不少企業已經在路上。鐘明告訴《電器》記者,立足互聯網、面向物聯網的美菱將以“產業布局+系統協同+商業服務”為轉型思路,通過“端+云+系統+平臺+產品+服務”的智匯家生態圈,構建智能購等六大應用模式,為用戶提供食品與飲食管理等服務。同時美菱也在從智能家庭和場景應用的角度完善智匯家的后續生態圈計劃的布局。可見,冰箱成為入口一說,不無可能。
與國內智能冰箱企業相比,外資品牌LG推出的智能冰箱同樣具備查看菜譜、食物等功能。不同之處是,LG 智能冰箱內置的是亞馬遜旗下的 Alexa 語音助手,而且所采用的觸控屏幕擁有一個名為 “Instaview” 的功能,可以讓屏幕面板變成半透明,用戶能夠直接看到冰箱里的東西。
目前為不少智能冰箱企業提供Wi-Fi模組、交互屏幕以及變頻技術的綠聯,正邁向智能服務的深水區。李波表示,綠聯不僅已經構建“硬件+后臺運營”的商業模式,隨著帶屏冰箱出貨量的持續增長,公司有望成長為食品管理集成商和基于廚房/餐廳情境的生活服務集成商。據他介紹,綠聯擁有冰箱智能控制屏獨家運營權,為冰箱品牌提供人機交互、食品管理、菜譜指導、果蔬直送等服務。
拋開高大上,關注飲食健康
雖然智能冰箱有成為智慧家庭中心的可能,很多智能功能也在朝著解決用戶痛點方向發展。但在《電器》記者走訪及調查后發現,消費者普遍對食材管理、營養搭配等健康方面更為關注,反倒是對遠程操控、影音娛樂等功能不太在意。這意味著,是不是互聯網的入口,對消費者而言并沒有那么重要,消費者看中的是健康。“做冰箱要回歸產品本質,做好食品管理,而非花哨的功能。”某業內人士直言。
拋開那些尚未落地的高大上的功能,食品管理才是重點。正如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表示,京東智能冰箱,不再只是一個儲存食材的大盒子,而將成為家庭的食品健康與服務中心,人工智能讓“冷庫”變身“智庫”。
中國人是從“吃”的角度去切入智能化和互聯網基因。王朝陽說,對智能冰箱而言食品安全顯然高于影音娛樂、在線購買等功能。海信有關負責人持同樣看法。他認為,海信智能5.0冰箱在冷藏內部放置高清廣角攝像頭可模擬人眼,多角度實時觀察冰箱內的存儲情況,冰箱可以識別食材,還可以關聯食材管理和健康管理,根據冰箱內的食材和全家人的口味推薦菜單。在細節方面,根據中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該款冰箱還定制了紅酒、茶葉、化妝品、零食、母嬰和藥品6個特殊的模式。
對食材的監管,幾乎是主流冰箱企業關注的重點。據了解,為了更好地追溯食材,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擁有傳感識別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會自動掃條形碼識別該產品的食材原產地、營養成分、保質期等情況。其中,VOC氣味新鮮度識別技術可自動識別冰箱內空氣質量,提醒用戶殺菌凈化,還可自動開啟凈化功能。此項技術的應用在行業中尚屬首次。
諸如此類功能,實際上大部分企業都在做。“用攝像頭、射頻技術來管理食品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是效果并不完美。食品具體是否過期、變質,或因其他食物遮擋等情況,都難以100%的識別出來。”某業內人士直言。
圍繞食品布局,變得越來與重要。無論海爾、海信、美菱等國產企業,還是三星、LG等外資企業,其在智能生態圈的布局上十分相似,主要圍繞“食材”與生鮮平臺合作,提供從食材原種植地、食品加工、檢驗檢疫、食材購買、冷鏈運輸等環節全流程信息。打通從田間地頭到用戶餐桌的通道,為用戶提供全流程放心的智慧美食體驗。這已經成為冰箱企業的轉型基石。
標準化還未起步,安全更需關注
雖然企業積極布局,但偽智能、不方便的聲音一直都有。對于剛剛起步的智能冰箱市場,主流企業都在呼喚更為完善的標準體系。標準先行,對于行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美的冰箱事業部研發高級工程師任偉表示,智能冰箱未來也是要朝著標準化的方向發展。目前,海爾和美的等冰箱生產企業都“各自為政”在研發自己的智能冰箱。
對此,受訪企業普遍表示,智能冰箱的標準需要行業和協會來牽頭,希望未來能有一套有關智能方面的標準。任偉強調,消費者如何鑒別和選擇智能冰箱,需要的則是統一的評價標準或者說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評價標準。
也有業內人士告訴《電器》記者,現在的智能冰箱處在各美其美的“自賣自夸”的階段,對消費者的不少需求還無法滿足。與其過早談論人工智能,不如回歸冰箱本質,把產品基本功能做好,把食物監管、存儲等食品安全落到實處。
此外,經“人工智能”加持過的智能家電,既擁有了產生更高“智商”的可能,也必須面對由此而來的各種全新安全問題。
在新形勢下,家電的“安全”,已經突破傳統意義上的設備安全,延伸至更廣闊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一位不愿具名的冰箱企業人士坦言:“安全是消費者對家電最重要、最基礎的要求。智能家電給家電企業帶來了全新的安全課題。人工智能冰箱還在路上。”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