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美的式創新:從制造企業到科技集團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8月23日,號稱幾十年一遇的第13號臺風“天鴿”登陸廣東。這一天,也是美的集團“2017走進美的”媒體日,《電器》記者也因此來到位于廣東佛山順德工業大道的美的全球創新中心。這個占地400畝的院落曾是美的空調的老廠區,如今作為美的的創新引擎,聚集了美的超過4000名科技研發人員,每年“跑著”上千項科研項目。
在“天鴿”帶來的風雨中,這座院落顯得越發安定、靜謐。一天的采訪下來,《電器》記者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這處安靜的所在就如風暴的核心,蘊含著美的科研人員的志向和激情,更蘊含著美的從制造企業向科技集團轉型的核心動力。
技術創新,從投入到產出
說起美的的研發體系,人們關注的焦點往往在于2012年?2016年,美的集團在研發方向的投入金額為200億元,僅2016年就達60億元。人們也關注美的四級研發體系的搭建和內容構成(詳情請見本刊P.57《胡自強:技術創新,跬步千里》)。人們還關注美的中央研究院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大力招攬人才。至今,美的中央研究院總人數已經超過300人,其中超過70%是碩博人員,約25%擁有海外求學經歷。但實際上,在《電器》記者看來,人們除了要關注這些構建過程中的關鍵點外,還應該注意到的是,架設在美的中央研究院平臺上的兩級研發體系(共性基礎技術和未來前瞻技術研究)以及架設在各個事業部的兩級研發體系(產品開發和先行研發),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在此次“2017M-DAY走進美的”媒體參觀訪問活動中,美的中央研究院流體技術負責人張輝博士、材料技術帶頭人熊玉明博士兩位“技術大咖”的發言,讓《電器》記者得以揭開設于研究院平臺上的兩級研發體系的神秘面紗。
張輝負責的流體技術,是美的中央研究院共性基礎技術之一。這位專門研究“風”和“水”的博士,被人稱為“風水先生”。有趣的是,他的演講重點并不是吸油煙機的“風”是怎樣的,冰箱里的“水”又是怎樣的,而是他如何利用數字化產品設計手段,解決了傳統研發流程中研發周期長、成本高、難以精確定位市場需求等痛點。“通過采用數字樣機,用數據實驗循環優化產品設計,可以讓研發流程不再過度依賴于樣機,讓計算機解放工程師的大腦。”張輝說,“以吸油煙機為例,我們的數字樣機會包括這一產品的所有信息模型,如產品的材料、加工工藝、模具信息、生產工藝,甚至包括對產品的最終性能都可以進行評價。就是說,以往傳統研發流程中所有的實驗都要由數字樣機實現。”張輝表示,有了數字樣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全球相關的研發平臺上共享設計數據,可以從各個研發平臺上拉出一個協同的團隊同時對某一個產品進行研發,各項實驗也可以同步進行。“這里最大的挑戰,是超級計算機的資源,而2014年,美的集團就建設起了非常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群,可以支持上百個數字實驗同時進行。”張輝介紹說。
熊玉明負責的材料技術也屬于美的中央研究院的共性基礎技術,因為他研發主導的材料涂層技術取得了很大突破,他也被稱為“做表面文章”的高手。而這位“做表面文章”的高手,在發言中卻深究創新背后的“原理性”。“把一些技術簡單地堆砌起來,不是真正意義的創新。只有練好“內功”,在發現技術鏈接合理性的基礎上,再把技術鏈接起來,才是真正的創新。”熊玉明在發言中說。靠著這種“原理性創新”,熊玉明帶領團隊將美的電飯煲內膽涂層的壽命提高到3年,做到了行業領先。眼下,他正在研究另一種涂層技術,這種技術應用在炒菜鍋上,可以保證涂層5年不壞。熊玉明表示:“即便是世界知名品牌,它的涂層壽命大概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熊玉明認為,如果從材料角度來思考家電產品的未來,焦點一定是集中在耐用、健康、環保和智能化。從這4點出發,愛“做表面功夫”的熊玉明將家電產品表面易清潔、抗菌和智能化作為研發方向。此外,他的團隊研發的涂料還有效降低了成本,計劃于2018年應用在吸油煙機、微波爐等產品上。
對于設在各個事業部的兩級研發體系,此次活動中,《電器》記者參觀了美的廚房電器事業部和熱水器事業部,體會到產品開發和先行研發兩級研發體系在產品創新中發揮的作用。
在美的廚房電器事業部,創新中心總監毛永紅介紹了已經歷經四代蒸汽技術變革的美的蒸汽洗吸油煙機、經過10年不斷突破創新的采用變頻技術的微波爐、以及采用了蒸汽殺菌技術的洗碗機、采用微波技術的AH電飯煲等極具“美的造”特色的產品。熱水器事業部是美的集團為數不多的營收未超百億元的事業部之一,但成長性很強。他的兩級研發體系做得“風生水起”。據該事業部總經理徐?鋒介紹,目前,該事業部位于創新中心的研發體系面積1.8萬平方米,擁有370名研發人員,其中碩博以上人員占37%。此次首次對外開放的熱水器電熱實驗室,展示了熱水器產品在水質、阻垢防腐、保溫材料、加熱器技術等幾大領域的研究和探索,《電器》記者借此機會得以了解神秘的“X-PLAT”(未來先行平臺研發)操作流程。
經營創新,從造家電到做智慧物流
2017年初,美的集團將自己定位于“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物流)的科技集團”。可以看出,從制造企業到科技集團,在拓展產業版圖方面,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供應鏈(物流)占了其中很大比重。
今年5月,美的旗下的安得物流更名安得智聯,進一步強化了做智能供應鏈的清晰定位。據美的安得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邢斌介紹,安得智聯成立于2000年,服務于消費電子、食品飲料等八大行業超過1000家客戶。在家電領域,奧馬、TCL、創維等企業都是安得智聯的客戶。2016年,安得智聯的營收規模超過50億元。目前,美的內部的業務及外部業務各自占比50%。
“我們現在的物流效率是平均每秒有9.5臺電器送到消費者手中。美的集團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個高效、優秀的物流體系。那么,智慧物流、智能工具則是必要手段。”邢斌介紹說。
邢斌表示,在過去兩年中,安得智聯對整理個美的的內銷物流渠道進行了大幅度升級改造。在過去,美的采用非常傳統的分銷方式,一件美的產品,從出廠到消費者家中,要經歷七八次的周轉搬運。安得智聯通過對大數據的整合分析,選取了110多個倉庫作為區域的中心倉,運用大數據以及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和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經銷主體對接,并打通逆向物流,形成了美的的全渠道物流。邢斌說:“經歷這樣的改造,產品最多只經歷四次搬運,最少只有兩次搬運,即可送達消費者家中。物流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時,成本降低也達到‘以億計算’的數量級。”
“這個過程需要很強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支撐,因此我們也形成了自己的物流信息化系統。我們擁有近200人的IT物流團隊,這是一個專業的信息化公司的規模。”邢斌介紹說。安得智聯科技公司總經理劉勛功介紹了美的物流的鯤鵬系統,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可實現物流場景的全鏈接、移動化、技術化、可視化和智能化。他表示,在未來,鯤鵬系統將逐步對外開放,幫助其他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據了解,安得智聯也開始在智能物流裝備板塊發力。經過幾年的調整轉型,目前美的已經擁有覆蓋整個物流環節的整套物流智能裝備。比如說箱式技術、針對快銷品的托盤技術、在物流領域里的機器人技術等。
在這一過程中,安得智聯除得到了KUKA以及KUKA旗下子公司、專注智慧物流專業領域的Swisslog的技術支持外,還自主研發了AGV自動導引車。在安得智聯物流自動化設備研發中心,美的物流自動化設備首席科學家林傳凱博士介紹并演示了美的智慧物流設備??安得智聯智能AGV“AIR-pick”。這一擁有29項專利的產品是美的第一臺AGV,歷時8個月研發成功。該產品頂升速度不到2秒,恒定運行速度1.2米/秒,載重量為400公斤,其操作系統可支持在1萬平方米的場地內同時運行100輛“AIR-pick”。據了解,這一產品將于近期在安得智聯投入使用,未來也將對外出售。
知識產權管理,讓創新不“裸奔”
隨著美的從制造企業向科技集團的轉型,知識產權保護話題變得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重要。“美的的轉型意味著在知識產權層面,進入了一個高風險領域,知識產權戰場復雜化、全球化,美的需要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為創新保駕護航。”美的集團知識產權負責人孫明巖說。
據介紹,2016年,美的在中國專利申請量超過135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超過5500件。孫明巖說:“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美的集團是2016年全球家電領域申請專利第一名。”目前,美的集團的累計國內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5.4萬件,授權維持量超過2.7萬件。另外,美的在海外的專利布局也在加快。同時,美的也在通過海外并購獲得優質的專利資產。過去一年,美的先后收購了日本東芝白電和德國庫卡集團,讓美的集團獲得了超過7500件高價值的專利,而這些專利申請覆蓋了全球的主要市場和國家。
這樣的專利申請量促使美的加快布局全新的知識產權戰略。據介紹,目前,美的集團實行的是集團和事業部兩級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整個集團知識產權相關人員近100人。“這種集團和事業部的兩級組織架構交叉設置是美的特色,可高效連接代表知識產權前端業務。如專利創造與產出的研發部門和代表知識產權后端業務比如知識產權維權與保護的法務部門,通過這些交叉部門設置可以實現跨部門協作,能使知識產權貫穿整條業務線。”孫明巖介紹說,“在這種新的美的集團知識產權框架上,我們的重點規劃是建立起全球性、全業務、全流程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要做到全球專利布局、全球品牌布局、差異化風險管控,資產管理與運用以及內外部知識產權配置等。”
美的廚房電器事業部專利負責人付饒則以實際案例來介紹美的的二級知識產權體系。這位在專利行業有著12年從業經驗的廚房電器事業部專利負責人,深諳商業專利戰中的攻防之道。在“攻”的案例上,他介紹了如何通過專利布局構建吸油煙機蒸汽洗技術的專利護城河。在這項技術上,美的布局了大大小小68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就有29件。在完成專利布局后,美的開始相關維權工作,使蒸汽洗技術成為美的吸油煙機獨有的產品賣點。
在“防”的案例上,付饒介紹了如何通過深入鉆研微波變頻技術突破日韓企業的專利技術。2006年,美的做了微波爐變頻技術的10年規劃,計劃用10年時間打破該技術的專利封鎖。2016年,美的在該技術上實現了重大創新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自己的變頻技術專利。“這一過程中,我們要規避、突破53件全球專利,難度非常大。”付饒說,“目前,我們在這一技術上共申請了57項專利,其中海外專利8件。”
從制造企業到科技集團,創新是必由之路。一天的采訪下來,我們并不能找到美的式創新的全部核心,但是,管窺其中的一點一滴,卻可以深切體會到美的在創新方面的決心以及由此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硅步千里,創新以恒”,這是給轉型路上的美的最好注解。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