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探秘格力 格力式自主創新獲贊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12月5日,首屆中國工業設計展落幕僅僅2天后,格力電器迎來了三位貴賓,他們分別是“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柳冠中,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湯重熹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石振宇。
圖為柳冠中教授等嘉賓一行人參觀格力電器
柳冠中一行先后參觀了格力電器科技展廳、格力模具分廠,并與格力電器副總裁、總工程師譚建明,格力工業設計中心負責人展開了座談,對格力“中國造”的工業設計建言獻策。
圖為座談會上的柳冠中教授(中)、石振宇(左)、湯重熹(右)
“工業設計創新需要像格力這樣的平臺”
“格力的發展思路和一般的企業不一樣,不同于其他企業一味引進的模式,格力自創立便走一條非常鮮明的自主創新道路。”座談伊始,柳冠中就表達了對格力的自主創新道路的贊賞。
柳冠中認為,中國制造發展到了亟需轉型升級的階段,需要的正是不斷挑戰自我的創新精神:“引進型企業的發展步伐相對較慢,往往徘徊在改良的往復循環之中,而追求自主創新,不讓外國技術‘卡住喉嚨’的企業反而能真正引領行業。”
柳冠中教授強調了創新精神對于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他表示,工業設計要“先有思路,才有出路”。了解了格力強大的自主創新技術實力后,柳冠中教授表示設計創新不能與技術創新割裂開來:“ 設計創新要給技術出題目,技術創新要解決設計難題。”
針對格力工業設計發展現狀,柳冠中教授也給出了建議,他認為工業設計與一般的藝術設計不同,追求實用性和裝飾性的統一,想要達到產品實用性和裝飾性的統一,企業就不僅僅要考慮產品設計的建設,而要在結合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注重整個家居生態系統的研究。
對于如何通過提升工業設計水平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問題,石振宇教授也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認為企業被動的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做出改變,只能做到對產品不斷的改良,而做不到引領行業,只有主動對消費者需求和居家生態環境進行更深層次研究,才能真正讓消費者過上品質生活。
湯重熹也認同創新對于工業設計乃至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他建議格力不僅僅注重設計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培養,還要挖掘各式各樣的善于發現生活中問題的創新人才。
“企業是創新的主陣地,工業設計創新需要的就是像格力這樣的平臺,靠耍小聰明,抖機靈,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中國造永遠無法擺脫大而不強的帽子,只有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挑戰自我,中國造才真正走向世界。”柳冠中總結道。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背后的“養成”秘籍
圖為柳冠中教授等嘉賓一行人參觀格力電器
近日,首屆中國工業設計展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順利落下帷幕,作為中國造“精工細造”的代表之一,格力電器展位上眾多設計精美的電器產品十分亮眼。作為首屆中國工業設計展評委之一的柳冠中表示,正是因為對格力自主創新精品印象深刻,才有了此次格力之行。
經過實地參觀與座談后,柳冠中等嘉賓表達了對格力自主創新道路和認可和對格力工業設計發展的厚望。
格力電器副總裁、總工程師譚建明表示,作為中國造的代言品牌之一,格力始終將產品的品質放在首位。而產品的品質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核心科技和質量水平,產品的工業設計水平也是衡量產品品質的重要維度之一,因此,格力在深耕核心科技、嚴格把控質量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產品工業設計的不斷發展完善。
據了解, 2011年,格力電器成立工業設計中心,專門負責工業設計專項工作,經過4年的發展,2015年年初,經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格力電器的工業設計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是指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管理規范、業績突出,發展水平居全國先進地位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或工業設計企業,這一殊榮意味著格力的工業原創設計能力及創新水平再次獲得國家級認可。
多年以來,格力在工業設計上一直專注于“品牌國際化,產品自主創新,工藝創新開發”的發展目標。自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以來,積極發揮國家級平臺優勢,在促進企業產品升級的同時,推出了一系列創新度高、市場反響熱烈、行業影響度大的暢銷產品,如i尊Ⅰ代、全能王i尊Ⅱ代、金貝系列、玫瑰系列、格力?畫時代等兼具實用性和裝飾性的原創產品。
自2015年以來,格力工業設計中心產品累計獲得中國外觀專利金獎1項、中國外觀專利優秀獎1項、廣東專利金獎1項、紅點概念獎4項、中國設計紅星獎2項、中國家電艾普蘭產品獎2項、艾普蘭設計獎1項等諸多獎項,獲得授權外觀專利697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0項。
“提高創新設計能力是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創新驅動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格力電器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深耕核心科技,堅持從產品外觀設計、科技水平和產品質量等多維度進行品質升級,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致力為人民打造美好的生活。”談到格力工業設計未來發展方向時,格力電器副總裁、總工程師譚建明如此說道。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