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報看格力的轉身:自主創新開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規模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從專業化空調企業向多元化工業集團轉變。最近發布的2017年格力電器年報,彰顯了格力的上述三個變化,這也勾勒出格力清晰的轉型升級路徑。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創造良好條件開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之年。傳統制造企業,該如何圍繞高質量發展破題?格力通過一份沉甸甸的年報成績單給出了答案: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創新引領,中國制造企業要贏得未來,就必須走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
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產業的競爭,最終是技術的競爭,而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2012年,格力成為首家產值過千億元的家電企業,彼時逾10萬員工創造了73.8億元的利潤。2017年,格力員工不足8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82.86億元,同比增長36.92%;實現凈利潤224.02億元,同比增長44.87%,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格力近年來利潤不斷飆升,原因正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其中技術創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因素。格力堅持以自主創新為核心,著力推進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進程,實現了效率、效益的雙豐收。
掌握核心技術,被格力視為命根子。格力電器在科研投入方面不設上限,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2017 年共完成發明專利申請 4182 件,授權發明專利 1273 件,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列全國第七。格力擁有 19 項“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其中,2017 年新增“分布式送風技術在熱泵空調上的研究及應用”、“基于大小容積切換壓縮機技術的高效多聯機”、“面向多聯機的 CAN+通訊技術研究及應用”、“格力車用尿素智能機”4 項國際領先技術。
格力電器是全球最大的空調研發中心,擁有國家公共科研平臺。其中包括“空調設備及系統運行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節能環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 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公司設有 12 個研究院、72 個研究所、727 個實驗室,目前擁有科研人員近萬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約占七成。
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先要有發展,有穩健的可持續的發展,因為掌握核心科技,格力自信從容,多年來業績穩健增長,這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格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這一轉變,奠定了其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從規模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進入新時代,誰能在創新上引領,誰才能擁有市場話語權。
空調市場看似已經飽和,但隨著居民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市場對于高品質的空調需要有增無減。格力不斷創新、優化,引領空調市場,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圍繞消費者的需求,格力堅持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核心科技提升用戶體驗,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一方面,格力電器新技術研究應用以及新產品的開發上主要從健康、舒適、清潔和智能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開發出了一批高顏值、高性能、高質量的明星產品。另一方面,優化智能空調產品銷售結構,增加智能空調銷售比例,加強變頻機、高能效機、環保產品以及中高檔產品的推廣。
好產品贏得了市場更多青睞,格力空調產品實現收入1234.09億元,營收金額同比增長40.10%。有力推動了經濟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2017 年,格力商用空調銷售持續增長,據《暖通空調資訊》數據,2017 年格力中央空調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六年保持第一。
在國內外市場上,格力如何做到了多年來長盛不衰?因為格力一直在創新。緊緊圍繞市場痛點和消費熱點,格力以產品創新為手段,一直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潮流。別人沒有的,才是創新。這是董明珠一直堅持的創新觀。高質量發展是有品質的發展,惟有創新,才能為品質持續賦能。
從專業化空調企業向多元化工業集團轉變
智能裝備實現收入21.26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43%,營收金額同比增長1220.27%,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上年增長1.28%。2017年的格力年報上,智能裝備板塊成為一大亮點。
這也標志著格力從專業化空調企業向多元化工業集團轉變初顯成效。
格力在以空調產業為支柱的同時,大力拓展智能家居、智能裝備、精密模具、新能源技術等多項產業,實現“多元化”穩健協調發展,致力于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理先進的“全球型工業集團”。
雖然包括智能裝備在內的新版塊營收貢獻占比不高,但放在智能裝備行業而言,格力智能裝備的營收規模也僅比國內智能裝備行業龍頭新松機器人少3億多元。從產品的單打冠軍,到多元工業集團,格力為自己謀劃了一個很大的未來,這個未來是其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也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跨越的戰略支點。
從格力自身發展來看,要實現從千億企業到兩千億企業的跨越,必須在空調產業之外尋找到新的跑道。因此,格力從空調的技術優勢出發,在數控機床、機器人領域進行突破創新,以核心技術帶動產品競爭力,以優秀的產品驅動整個產業發展,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從中國制造層面看,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我國制造業正式踏上了以智能制造為重要發展方向的轉型升級之路。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加快傳統制造工業向現代智能制造轉變,需要一大批制造企業從產品末端走到設備前端,為驅動這場制造升級提供強大動能。
發力智能制造,正是格力打破技術依賴的有力途徑。智能裝備是工業產業鏈的頂端,掌握核心的關鍵技術,是打造完整產業鏈的剛需。中國制造在工業機器人這些尖端領域依然受制于人,格力通過自身努力,邁出了勇敢的一步。董明珠說:“我們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發展是要比別人漫長一點,賺錢也比別人慢一點,但自主創新的最大價值是讓我們的發展不再受制于人。”
高質量發展是更有內涵的發展,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自主創新是唯一可走的路。格力的轉身,為中國制造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格力經驗和格力方案。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